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管理 > 在研:太仓规划 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 学习资料 > 正文

2月学习文章

作者: 时间:2025-02-26 点击数:

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第三实验小学孙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与建议。新课标素养导向下,跨学科融合教学弥补了现有教材的不足。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能够开展更加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整合多学科知识,让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渗透,并在教学中渗透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也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以“The life cycle of a frog”为例,探讨小学英语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策略。

一、教学背景

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从思考“我该如何教”走向追问“学生怎么学,我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支持”。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个维度,统筹协调跨学科学习的目标设立、内容整合和难度设置。

(一)全方位分析教材,探寻跨学科知识联结点

在开展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时,教师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系统梳理与整合教材,既要基于英语学科,又要打破学科壁垒,探寻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实现英语语言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师在文本“The life cycle o f a frog”的基础上,具体分析青蛙的成长过程,补充由于文本篇幅限制而忽略的一些知识,例如“Why do they grow back legs first?”。教师指出,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尾巴会慢慢收缩,所以需要后腿协助游泳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步向学生阐述阅读英语文本的技巧和方法,在课堂最后提问“What can we do to get more information?”,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了解更多获取各学科知识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学生通过了解青蛙的生长周期,认识到万物成长不易,感受生命的美妙。教师还可以融合生物学科知识,借助美术、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蛙的成长周期。

(二)精准分析学情,调整跨学科学习难度

在英语跨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常面临学生语言水平低于认知水平的问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表达真实的想法。在授课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科学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进行分析,以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

学生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青蛙和小蝌蚪的形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青蛙的完整生命周期及每个成长阶段的具体特征了解不深。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补充关于青蛙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及变化,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各个环节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严密的课堂教学闭环。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的创新与应用,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一)找准切入点,激发跨学科学习动机

在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切入点,联系教材情境与实际生活,创设妙趣横生的情境,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形成学习期待。

教师在板书中手绘青蛙的各个成长阶段,并运用重点句型总结不同阶段的特征,如“They become tadpoles with no legs.”“They are black.”“They have round heads and long tails.”“They can swim.”。教师的手绘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并区分青蛙的不同阶段。为更生动地呈现青蛙的成长周期,本节课中加入大量的视频。如在问题“Do tadpoles grow front legs or back legs first?”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锚定解码点,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

为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逐步提升和跨学科知识的习得,教师将主要任务分解为难度进阶型任务,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文本不仅承载了英语语言知识,还融合了生物知识。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设计观察、预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如在Pre-reading部分,笔者先抛出问题“How do frogs grow?”,之后设置读中问题“How many frogs can a mother frog lay each time?”与读后问题“Can all the eggs become frogs?”。教师先引导学生猜测,再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最后进行科普总结,让学生得出“Life is not easy”的结论,情感得到升华。

(三)立足支撑点,提升跨学科学习能力

跨学科学习的困难解决,是学习真正发生、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关键。笔者提炼出重点句型“They become...with...”“They are/have/can...”。学生从上课伊始,提炼出青蛙成长的五个阶段:eggs、tadpoles with no legs、tadpoles with four legs、frog lets with short tails、frogs。教师结合板书使用重点句型反复描述各个阶段的特征。之后,教师通过Science theatre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演绎青蛙的成长周期。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强化了语言知识的运用,还加深了对青蛙不同成长阶段特征的认识。

(四)把握迁移点,促进跨学科深度探究

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是在内容层面,也包括了方法、思维和价值等层面。在迁移创新活动中,笔者制作了关于青蛙、蝴蝶、树及人类生长周期的视频。比起简单的语言总结,这些视频更能直击学生的心灵,展示生命的奇妙。

(五)聚焦生长点,实施跨学科多维评价

评价旨在帮助教师通过合适的手段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效果,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本课例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将评价融入教学,使评价与教学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本节课采用板书“彩虹跑道”进行全程评价,每个小组都处于一种颜色的赛道中。在师生问答、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会根据其表现移动跑道内的小组徽章,各小组徽章竞相朝着终点的“魔术帽”奋进。这样可以用可视化评价手段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实现跨学科学习的育人价值。

三、结语

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让跨学科育人落地生根。这一过程中,英语语言学习与科学探索相融合的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迁移应用的深度学习磨砺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合作学习的人际交往建立了学生间的情感纽带,多元多维的评价与反思完善了学生的自我认知。

上一篇:3月学习文章

下一篇:12月学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