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关键因素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顾晓燕
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大单元教学逐渐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倾心钻研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实施以来,在大学科、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大项目中系统实施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我们在为大单元教学的兴起而欢呼的同时,也应进一步认识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关键因素,以避免因认识不足而步入歧途。大单元教学说到底是通过整合课程资源,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目的仍然是通过有效教学和深度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与以往教学模式具有本质不同的是,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性教学,在落实素养目的之下,它首先强调的是大概念的引领,要求教师围绕核心教学任务提炼、概括、抽象、构建出能够反映学科本质、凝聚各教学素材的大概念。如果将大单元教学比作一篇“形散神不散”的大散文,那么大概念便是这篇散文的不散之“神”。大单元教学有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程度,取决于大概念的提炼与抽象质量。所以说,围绕教学任务精心构建大概念,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必要前提。只有在大概念的引领、推动与凝聚下,教师才能跨篇章、跨单
元、跨学科整合课程资源,形成内容丰富、组织严密、可操可控的大单元教学内容。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欠缺从教学任务中提炼大概念的意识,或因能力不够,提炼的概念质量不高,致使教师缺乏组织大单元教学内容的内核,只能在一个模糊的目标促动下搜罗一些貌似相关的碎片化知识、方法与技能勉强应付,这与真正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是不相符的。大单元教学的指向对象是学生,所以必须在大概念引领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营造大情境,提出主问题,搭建支架,设置渠道,将大单元教学内容“导”向学生,同时也将学生“引”向教学内容。如果将大单元教学视为一列由大概念牵引的火车,
那么情境就是轨道连通的铁路网络,而问题与支架,就是一个个彼此联系的站台。只有引车入轨,使之有序运行,它才可能准点到站,与学生完美相遇。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在情境设置和导引方面出问题。不是创设的情境与大单元教学内容不相符,便是支架不牢,问题支离,难以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这就容易让大单元教学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学生在与大单元教学内容相遇之后,要想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就必须在“做”中学,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以大任务、大项目的形式来落实大单元教学内容,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如果教师找不到具体的任务载体,大单元教学也就无法落地,学生也就不可能真正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学习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能结合学情和教材找到恰如其分的任务载体,致使项目式学习半途而废。更有部分教师没有理解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心法,是教师整合并组织教学资源的一种理念,而将之作为教学内容本身,在课堂上以知识输出的形式教学生“大单元”,这就离课程改革的目标导向越来越远了。
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大单元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一线教师理应系统学习大单元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践行并发展大单元教学。但是,作为实践者,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单元教学虽以大概念为引领,着眼的也是大情境、大任务,但具体教学其实还得从小处入手。所以在整合融通之余,把设计、教学、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做实、做细、做妥当,让每一个内容细节都充分内化到学生心里,才是大单元教学彰显生命力的关键。
摘录者:朱棣文小学 于庆怡 出处: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2-10-21
推荐理由:在大学科、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大项目中系统实施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我们在为大单元教学的兴起而欢呼的同时,也应进一步认识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关键因素。本篇文章作者从多方面着手,说明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