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管理 > 已结题:苏州规划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主题课堂教学研究》 > 研讨活动 > 正文

2024年3月苏州市 “十四五”课题组活动(新闻、课题研究记录表、签到表)

作者: 时间:2024-03-29 点击数:

2024年3月28日,朱棣文小学数学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中未来教室进行课题组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要分为两个议程,一是由金子寅老师执教课题课《平移与旋转》,组内其他教师根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主题课堂教学研究”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二是进行课堂观察交流研讨,就各自观察要点进行汇报,其他成员进行互动补充。

本次活动形成了一份完整的课堂观察记录表及课例分析。我们将继续以数学阅读课堂为抓手,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凸显育人本质。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主题课堂教学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市规划立项

立项编号

2021/Q/02/081/03

出席对象

段孝宇、张艳萍、王丹、黄晓蓉、许婷、王煜桦、陆晓蕾、金子寅

地点

未来教室

时间

2024328  

研究主题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主题课堂教学研究”课堂观察

所要解决问题

1. 集体观课议课

2. 形成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A1符合课程标准(段孝宇):

教师通过联系生活感知运动,把握本质认识平移,迁移同化认识旋转,勇敢大闯关四个学习活动通过实例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识别平移和旋转前后的图形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学生基于已有生活经验,能对熟悉的运动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依据:转与不转,并在比较、抽象中初步感知了平移与旋转不同的运动方式。学生能借助物品模拟演示,或用手势演示,或用符号画一画表示这些物体的运动,平移的特点深深留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了平移的空间表象。在平移数学书的过程中,得到平移的二要素:方向和距离。通过迁移学习平移的经验,学生能够顺利的感悟旋转的基本要素。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图形变换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本次课堂的教学活动,我认为这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下是我对课堂的观察和反思。

一、知识点覆盖全面

本节课中,教师系统地介绍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两种变换的特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旋转的中心和角度等关键要素都得到了详尽的解释和演示,知识点覆盖全面,符合课程标准对图形变换部分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多样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知识。通过动画演示、实物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性强

本节课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教师设计了多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这种实践应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学生参与度高

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教师也及时给予回应和指导,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这种高参与度的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五、需改进之处

虽然本节课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实际意义;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

A2切合学生实际(王丹):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窗、旋转木马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建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平移和旋转的学习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平移和旋转的应用,例如探讨它们在建筑、机械等领域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第二关:解开谜团

A3体会数学阅读(张艳萍):

通过“读”生活中平移旋转的现象,让学生感知两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学生先通过观察初步体会两种运动方式的区别,再通过模仿进一步体会各自的特点。每次活动前,学生都能带着问题开展活动,获得真实的体验,积累对平移旋转现象特点的感知经验。

可以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举例生活中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A4提升核心素养(黄晓蓉):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教师通过三次平移活动,第一次平移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第二次平移巩固学生规范的操作;第三次平移让学生对这三次平移进行比较,得到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在识别平移前后的图形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3.教师引导学生在认识和变换图形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1.观察运动,初步感受平移。

学生观察国旗、窗户的运动动画,初步感受平移现象。

2.表示运动,感知平移特点。

学生借助物品或用手势比划表示物体的运动,发现它们都在沿着一个方向直直的运动,并能画一个符号来表示平移,通过直观感知、操作体验,建立了平移的空间表象。

3.生活举例,丰富平移认识。

学生能完整描述:什么物体在向什么方向直直的运动是平移。

4.动手操作,深化平移认识。

活动1:将数学书从课桌面的左上角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

活动2:将数学书从课桌面的右上角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下角。

活动3:把数学书平移回课桌面的左上角。

学生比较三次数学书平移的过程,发现数学书在平移前和平移后距离、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大小没变。

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图形的运动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和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以数学概念的形式加以学习和研究,之前学生所接触的图形基本上都是静态的特征认识和意义理解,本单元教学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认识物体或者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够准确识别运动前后的物体或图形,感知图形运动前后的变与不变。无论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直观想象,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和直观思考能力,这些都是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B1情境性B2探究性B3生成性B4迁移性(许婷):

环节一:认识平移

自主学习:学生在绘制平移标记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图案,教师同时呈现。

 

学生分别阐述这三种不同的画法,教师协助纠正并完善。

探究一:学生合作完成,并交流。在从右下角平移到左上角时,学生有3种不同的方法展示,体会不同的平移的共同之处。

环节二:认识旋转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平移的画法,产生了一定的正向迁移,把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画法都表示了出来。

探究二:学生在进行旋转时,发现每次旋转到目标位置都有2种情况:顺或者逆时针。个别学生出现饶了几圈的现象。

①教师安排了2个探究学习活动,创设了平移和旋转的游戏情境。在学生探究平移的过程中,从不同的方法自然而然感悟到平移前后形状、大小、方向的变化情况。这也为后续探究旋转前后的变化做了铺垫。②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生成,将学生的不同作品进行了评价与探讨,帮助学生一步步完善,形成正向迁移。③在探究平移、旋转前后变化的情况中,“位置”的探讨相对较少,没有展开研究。建议可以增加进去。

C1阅读兴趣的激发C2阅读材料的选择C3阅读方法的指导C4阅读习惯的培养:(陆晓蕾)

C1依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熟悉的运动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依据:转与不转,学生在比较、抽象中初步感知了平移与旋转不同的运动方式。(比较、抽象)

C2尊重教材,教材中的试一试将数学书进行了三次平移。第一次平移为了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第二次平移为了巩固学生规范的操作;第三次平移为了让学生对这三次平移进行比较,得到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C3引导借助物品模拟演示,或用手势演示,或用符号画一画表示这些物体的运动,平移的特点“沿着同一个方向直直的运动”就会深深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帮助学生建立了平移的空间表象。(直观感知、操作体验)

C4通过辨一辨,在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特点的时候,又注重让学生表达尽可能完整,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D1整体性D2结构性E1多元性E2延续性(王煜桦)

D1:学生能较好地判断方向盘、电风扇和钟面指针旋转的运动方式,窗户、抽屉和电脑光驱平移的运动方式。

通过辨一辨,在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特点的时候,又注重让学生表达尽可能完整,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D2:学生能较好地判断前三题并对车的运动进行辨析。

在知识基础上进行结构化建构,强化关键知识的辨析。

E1:明确通过运动重合方式的特点,学生能较好地说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通过多元的习题方式加强对图形运动特点的理解。

从定性到定量的延续,衔接与下一学段学习平移知识的特点。

 

本课中,利用指针的运动很好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引出旋转既有方向又有角度。在让学生发号指令及操作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旋转时绕着某个固定点在转动。

 

 

 

 

1. 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层次分明。

2. 学生表现出浓郁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参与率高,教学组织良好。

3. 教师充分利用绘本,从绘本阅读出发,引学生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

4. 环环相扣的练习题组让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刻。

5. 引发思考:如何结合绘本的阅读提高数学课堂质量?

物化成果

形成了一份较为完整课堂观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