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观课 苏州独墅湖小学的朱勤老师和太仓市港城小学唐佳钰老师围绕《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进行同课异构。 (二) 讲座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老师做了《新课标“数与代数”结构化分析与教学建议》的专题讲座,徐特从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出发,具体分析了“数与代数”领域的两个学习主题——数与运算、数量关系,阐述了各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要求及学业要求,并针对数概念、数运算、数量关系的教学提出针对性教学建议。 (三) 研讨 段孝宇:分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数感、推理意识核心素养,并将理解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朱老师借助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认识1/2,初步感悟分数的意义,在对“一半”、0.5、 1/2多种结果表达的过程中,建立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联系。借助给图形涂色,表示1/2的过程中,体会“整体相同、分法不同、经过平均分,结果相同,加深对1/2的理解。《认识分数》单元贯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意识。数感是指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理解数的意义,能够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体验用数字符号表示某种物体“多少”的意义;体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而推理意识重在关注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知道为什么要引入分数,也就是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初步认识分数过程中,学生要能直观描述分数,更深层次理解分数的意义。 张艳萍:朱老师和唐老师都从除法引入分数,体现了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两位老师都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分数的创作过程并进行表达。两位老师在练习时都从形象到抽象,引入数轴,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分数之间的关系。朱老师的课堂轻松愉悦,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分数,并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预埋了研究的种子。唐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善于启发学生创造,并在创造中启思明理,掌握新知。徐特的报告更让我们对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参照,以结构化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抓住数学本质,结合学情开展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王丹:今天有幸观摩了苏州独墅湖小学的朱勤和太仓市港城小学唐佳钰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两位老师都能从“数的认识”整体内容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由整数到分数,在数的意义、数的表达上的一致性,体现分数学习的进阶性,突破分数概念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中,她们特别注重合作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朱老师对分数的教学延续了整数学习的方法,由不足一个物体的量抽象出数量,再抽象出分数,并学习用分数表示物体的数量。这样可以体现分数是对数量的抽象,体现数的本质,使得数的意义具有一致性。始于数,分数既是由“1”细分出来的,又是数出来的。课始,唐老师把学生带入秋游的情境中,让学生帮着分苹果、分矿泉水、分一个披萨,唤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知的动机,产生表达比1少的物体数量的需要,再引发学生探究:利用“半个”或“把1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1份”表示。最后再创造分数,用分数表示这些比 1 少的物体数量。 黄晓蓉:1.基于整体视角,体现学科育人。两位老师都从整个数概念的结构出发,引发学生认识新数的心理需求。将在数轴上确定数位置的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而且在直观表象的支持下巧妙渗透了分数单位的价值,能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另外,将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等与分数的含义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并体会分数的概念。 2.重视操作体验,实现数学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了一条认知路线:交流中需要用分数表达,操作中理解分数含义,创造中迁移分数概念,回顾中把握整体联系。由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建构,亲身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得直观的理解,并逐渐通过语言符号的抽象表达来诠释自己对分数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初步理解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对分数的理解从表面逐步走向深入,发展了数感和符号意识。 陆晓蕾:今天下午由朱勤老师和唐佳钰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两节课,课题都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两位老师都注重直观教学,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等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概念、理解分数意义。朱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让学生理解到了数学的简洁性,比如平时用语言“一半、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这个其实就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来表示,小朋友们不约而同都认同分数体现出了数学的简洁性。唐老师在教学分数时,注意引用了历史文化渊源,分数的进化史,在课中渗透数学文化,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许婷:朱老师和唐老师均执教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这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分数的一节种子课。两位老师都创设了“分食物”的情境,利用“平均分”的知识,学生通过所分物体的数量变化(4个、2个、1个),分得的结果也随之变化,从可以用整数2、1来表示,到用整体的一部分来表示,即引出“分数”。朱老师通过不同的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理解了分数的两类含义,它既可以表示二分之一块,二分之一个,也可以表示“关系”,即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唐老师通过知识微课堂,带领学生领悟分数的产生以及所表示的含义。两位老师同课异构,但都抓住了知识的本质。“认识分数”这一节课,基于学生已知的“平均分”的数学逻辑,与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以及五下的“分数的意义”都有着密切关系,是一节数系扩充的种子课。 王煜桦:观摩了朱老师和唐老师的《认识分数》一课。两位老师均勾连除法与平均分的含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认识分数,有效体现了知识是基于有意义的情境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体现了分数的关联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体会,有了分数,除法运算可以畅通无阻地开展,也打破了除法运算的限制。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强调的把握数与运算的一致性理念,我思考是否需要在本课时中适当渗透计数单位的累加的思想,体会今后学习的分数都是由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而得到的,在强化数概念认识的过程中也发展数运算的算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