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管理 > 在研:省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朱棣文形象引领的故事学习行动研究》 > 学习资料 > 正文

2025年3月理论学习资料:多种学科利用故事学习的具体路径(三)

作者: 时间:2025-03-06 点击数:

教育戏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界定

关于教育戏剧的概念,台湾艺术大学张晓华教授将其定义为:“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

张生泉教授认为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是指运用戏剧技巧从事教育的一个门类、一种方式。在教师或导演(组织者)有计划的指导下,它以人的活动天性为依据,大量采用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法进行,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接触中发挥想象,表达思想,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和心智能力,增进美感。

李婴宁教授认为教育戏剧是指教育中运用戏剧游戏元素,或运用剧场呈现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李婴宁在《教育戏剧概论》中指出:“教育戏剧”是在社会文化及普通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戏剧方法,也就是把戏剧元素作为教育方法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

综上所述,多数学者认为教育戏剧是一种以戏剧为载体进行的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育方法在有计划的指导下,采用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在参与者的互动中发挥想象,表达思想,获得一定的能力和美感经验,达到学习目的的教育方法。但其关注点各不相同:张晓华教授主张教育戏剧主要为从事于学校课堂的教学方法;张生泉教授认为教育戏剧是从事教育的一个门类、方式;李婴宁教授则侧重于教育戏剧作为教育方法应用于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

【实践操作】

1.戏剧社团活动。

2.剧主题活动(低年级“演课本剧”,高年级“编演课本剧”)、戏剧学科活动(教育戏剧渗透进语文、英语、自然、德育、美术、音乐等课程)。

3.学科融合。教育戏剧与数学学科课程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拓展数学学习的渠道”、“增加多元文化的积淀”、“开发每位学生的数学语言潜能”等理念设计贯穿一至六年级的课程内容:一年级“数学名言手偶剧”、二年级“数学故事哑剧”、三年级“独幕课本剧”、四年级“多幕童话剧”、五年级“科技探究系列剧”,六年级“我与朱棣文原创校园剧”,并通过四个途径全面推进教育戏剧课程。

【应用优势】

一、教育戏剧使教与学关系更融洽

戏剧活动中的互动使得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渐渐建立起合作的关系,彼此间分享自身的经验、情感、认知等等,进一步互相了解。从这种教学中可以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彼此之间的情谊加深,教与学的关系更为融洽。在学校教学中往往可以发现教师的角色不止于为人师,还可以为人友。

二、建立学生对于自我表现的信心

教育戏剧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演”出来的教学,所有参与者都运用表演去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做自发性的表达。而在一般教学中,学生多处于被动的状态。在戏剧假设的情境中,教师呈现遭遇的困境与问题,学生运用自身的经验、认知去思考解决问题,可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概念以及自我价值观。

三、知识学习的内涵更明确、完整

结合儿童文学作品开展戏剧活动,学生不仅需要达到艺术本体的学习目标,还要同时达成文本内涵的认知目标。在教学情境中,学生参与戏剧活动,透过多元的角色、多样的立场、多角度的思考,学生对知识的内涵不论是主题、主旨或内容的学习,更加明确与完整了。

【应用不足】

教师涉猎戏剧教学相关理论与实务的书籍较少,自己的戏剧理论知识薄弱,传统的教学思维根深蒂固,教育戏剧教学理念淡薄,需要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

【借鉴之处】

1.学科融合值得借鉴

教育戏剧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从国内外社团戏剧教育谈起,结合具体的调查问卷和摸底,通过实践整理汇总出应用的策略,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尤其是学科融合方面,可以建立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戏剧融合课程。

2.调查及理论真实可靠

教育戏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通过实际的调查问卷以及考察从而展开研究,并附上相关教学案例,辅助我们进一步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