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管理 > 在研:省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朱棣文形象引领的故事学习行动研究》 > 学习资料 > 正文

2024年2月理论学习资料:中外故事学习的多元形态(六)

作者: 时间:2024-02-20 点击数:

瑞克故事模式

【概念界定】

瑞克故事模式是瑞克等学者受神话故事的启迪而开发出来的一种课程统整故事模式。

【理论依据】

人类是善于讲故事的生物,个人和社会无不过着故事化的生活。Jerome Bruner(1996)说:“叙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方式,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上个世纪80年代,几位加拿大课程学者认为真正的交流和研究是从“故事”开始的,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式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故事”。

【理论基础】

1. 故事具有流动与变迁性

世界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光的流逝,世界处于流动之中,而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故事是不一

样的,人们可以透过故事的变化了解其所蕴含的价值信念和传统筹不易被觉察到的东西的变迁,并致力于创造一个新故事。作为学习者,其在学习故事、了解事件变迁的过程中,可以改变现状,构建新故事。人们能刻意地创造一种新故事为日常生活依循之典范。课程统整故事模式的设计者对此充满了乐观。

2. 故事具有意义性和情境性

课程统整故事模式的设计者认为,故事总是有意义的,人们可以透过故事了解事理的意义。因此,故事是学习者意义学习的媒介。另外,故事给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情境,把知识的学习置于故事情

境中,学习知识是故事情境的需要,缺乏与重要问题或议题相关联的学习内容,是没有效率的。

3. 知识的相互关联性

课程统整故事模式的设计者认为,现实中的一切单位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所有单位和个体都是由

关系构成的,被分门别类置于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具有相互关联性。知识之间有其跨学科的关联意义与脉络,其作用及价值远大于孤立、片段的知识本身,而故事就是这些知识际遇的自然场所。

4. 行动与信念的一致性

课程统整设计强调统整最终要回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能应用所学之知识,探讨解决与课程主题相 关的问题。课程统整故事模式最终回到学生本身,强调的是学生行动的改变。他们认为,人们的行动是由信念所驱动的。要改变行动,人们必须觉察自己的社会价值、信念和文化传统,而绝大部分的价值信念和传统是不被觉察的。因此,人们必须在故事的建构中改变自己的信念,从而改变以后的行动。

【模式价值】

教师在运用此模式进行课程统整时应注意丰富故事模式类型、提供学习资源的途径、指

引探究过程、强调并提示新故事的创建。

【模式特征】

瑞克故事模式居于个人 层次 、文化层次 、世界层次和宇宙层次等四个层次 。后者通过情境脉络设置, 把各层次的故事都可以融合进去, 如把故 事模式分成四个层次, 其中最内层是个人层次, 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也透过故事的历程来了解自己的生活与生命, 个体的故事与我们怎样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相关 。第二层为文化价值层次, 包含社会的信念与价值观, 每个人所知道的故事都经社会的过滤 。文化价值与社会的信念, 总会深刻影响着处于其中的人的思维与见解 。第三层是全球层次, 认为可以把故事置于全球背景下, 以全球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研究的议题 。第四层是宇宙层次, 这个层次的含义是说课程的范畴可以扩及人类古往今来的故事

瑞克故事课程则是必要的已经企划好的故事和可能是不切实际之理想的故事之间的折中方案,也就是说, 瑞克故事模式更强调理想和现实的结合, 这一新故事是理想的但又 不是飘渺不可实现的, 是以后人们日常生活依循之典范

瑞克的故事模式不仅关注自我统整, 它受神话故事的启迪, 认为神话故事综合了文学 、艺术 、历史 、地理 、生物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是各学科知识相遇的场所 。神话故事的时间 、地点和人物等要素会与地理和历史知识有关 ;而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变形或死亡 ———重生过程则是一种生物学的表达。

【基本原则】

一是确定主题和学习目标。

二是讲解与主题有关的故事,激发兴趣。

三是探讨并发展当今的故事。

四是发展现在的故事。

五是规划未来的新故事。

【关键要素】

主题的选择、情境脉络的设置、重要概念的学习、信念和行为改变的双重注重以及质性评价等。

【借鉴之处】

段俊霞《运用故事模式进行课程统整中国教育学刊 2009.03

段俊霞、刘义兵《课程统整故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 2009.03

段俊霞《由两个课例看如何运用故事模式进行课程统整》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0 4

安桂清《课程故事 : 为何与何为》全球教育展望2 0 0 3年第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