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管理 > 在研:省规划 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朱棣文形象引领的故事学习行动研究》 > 学习资料 > 正文

2023年10月理论学习资料:中外故事学习的多元形态(二)

作者: 时间:2023-10-07 点击数:

教育戏剧(国内)

【概念界定】

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方法、技巧和形式运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通过戏剧游戏、角色扮演、剧场戏剧训练等戏剧实践,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

广义上的教育戏剧指所有以教育为目标的戏剧活动,包括:渗透学科、戏剧活动、戏剧课、学习戏剧/社团、教育剧场、综合艺术学科等戏剧在教育中运用的各种形式。

狭义上的教育戏剧是英国DIEDrama in Education)的中文翻译,指将DIE特有的戏剧技巧、扮演范式运用于学科教学和课程当中,使用范围涵盖语文、英语、数学、道德与法制等各个学科。教育戏剧以教育为目标,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舞台呈现的过程,尤其注重议题的讨论思辨和学生创新、创意思维的训练。

理论依据

教育戏剧于20世纪90年代从欧美正式引进中国大陆。教育戏剧的全人教育理念强调建构情境、角色代入、身体验、合作创造、主动学习,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通过对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促进其育人价值的学科转化,可以丰富育人的形式、拓宽育人的内容、拓展育人的工具,在学科教学中助力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

【理论基础

教育戏剧中,是核心,教育与戏剧的融通是以角色为起点的培养角色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角色的定位、识别和对象化。角色育人是育的是具体的人、活泼的人、有个性的人、富有生命力的人。只有在角色意识下的体验、思考、行动、评价才能具体、真实、生动、全面地和素养联系起来。

【模式价值

教育戏剧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身体体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因而它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核心素养,回归到课堂教学的本真,形成学生的共生理念,释放学生的天性潜质。

1.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 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

3. 形成学生的共生理念

4. 释放学生的天性潜质

【模式特征】

教育戏剧关注个体及其个性的发展,在每一次具体“演出”过程中体现每个学生本质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教育戏剧存在其根本价值是育人,要以借助学生身体体验,发挥其主体性,达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愉悦学生、陶冶学生的目标,最后达成学生人格的养成。

1. 具身化

2. 过程化

3. 全人化

基本原则

1. 明确教育戏剧的实践理念  

2. 构建教育戏剧的实践队伍

3. 创新教育戏剧的实践方法

关键要素

   1. 教师角色转变

2. 学生角色转变

3. 优化课堂空间

借鉴之处

1. 将戏剧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降低认知加工难度。

国外小学积极发挥戏剧的作用,将它几乎融入学生所有的课程之中。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具身认知过程,是依赖于主体的身体及身体感觉运动系统才得以产生并且实现的在具体情境中活动着的身体才是经验的根源,是认知与学习的根源。戏剧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与生活经验有关联的情境,让他们用身体感知抽象的概念、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认知是情境性的,认知活动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因此它将感知和行为包括在内。由于人注意力和记忆力等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必须依靠环境帮助操纵和收集信息,或者利用环境减少认知工作量。鉴于此,我国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表演——身体的行动来学习知识。

2. 注重教师培养,提升教育戏剧课堂质量。

教育戏剧可以渗透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这对教师运用戏剧设计课堂活动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在培养戏剧专业教师方面的思路是,政府主要提供经费和政策的支持,学校主要提供人力支持,配备专业的戏剧教师,与学科教师一起备课、一起上课,帮助学科教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戏剧教学策略,从一开始的共同授课逐渐转变为学科教师独立授课。此外,还注重校际教师的交流和培训。

3. 建立灵活、多元的评价体系。

教育戏剧的目的是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概念、提升思维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考评中除了考查知识点外,还应注重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表现(同伴合作、语言表达等) 考查形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纸笔测验,演说、戏剧表演等形式都可以采用。值得一提的是,国小学还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结果要经过与教师的讨论才能作为考评依据之一。这既促进了学生对自我表现的内省,也让他们学会从他者视角相对客观地看待问题。不难看出,国外小学教育戏剧的评估体系注重过程评价,评价指标比较灵活、多元。以上,都值得我国的小学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