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秉承“四个一流”的办学目标和“志、善、勤、恒”的校训,大力弘扬“厚积薄发,追求卓越;探索发现,实践创造”的朱棣文精神,实施“启智教育”。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发扬“四敢”精神,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为指导,践行新课程理念,凸显学科育人价值。以“十四五”课题《朱棣文形象引领的故事学习行动研究》为抓手,塑造“简约、开放”课堂,深化教学七认真,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落实“五项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深化作业改革,优化作业设计,塑造“简约、开放”课堂。
(二)落实双减政策,抓好课后延时服务。
(三)抓好“两组”建设,提升“第七认真”——认真教研的效益。
(四)以行政随堂听课检查、校内督导为重点,发挥教学督导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模式。
(五)积极组织学校第二课堂训练,培养音乐、美术、科学、信息、体育特长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争取优异成绩。
(六)以各学科“单元整体教学攻关团队”活动为引领,以学科半日活动为抓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创新作业的研讨,提高教学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工作重点
(一)狠抓落实常规管理 提升教学品质
1.做好智慧云平台的应用与推广,加强资源利用。要求3年内新教师继续“手备”,将自己上的汇报课和评优课的备课及上课资源上传云平台。要求3年以上、45周岁以内教师全部运用平台备课,并将每一节课的教案+课件+资源等上传平台。
2. 改进提升综合调研水平,实现对教学质量的跟踪调控。进一步规范校内综合督导,提高每一次督导的效果。对班级的整体风貌、行为习惯、堂课质量、教师七认真水平等进行集中调研。加大对家长意见反映比较大的班级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调研,发现并解决问题。本学期对二、四、六年级开展校内督导。
3.加强七认真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效益。注重日常的业务检查与指导,行政每月听课,期中期末各一次普查,并能做及时反馈。积极贯彻国家的“双减”政策,严格控制作业量,低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坚持“每作必批”的原则,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开展作业研究,做到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和拓宽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研究分层作业、单元整体作业以及探究性作业设计,纳入学校资源库。
(二)准确把握课标理念 提升育人质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本学期各年级备课组都要继续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学习研究,引导教师深入研读新课标,明确课程性质,领悟课程理念,了解课标的重大变化:
1.课程育人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为统领,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深化整合教学研讨。注重整合、注重建构知识能力体系,关注教学的系列性与发展性。本学期组织攻关团队成员开展教研活动,呈现单元整体教学,进一步引导教师加强整合意识,凸显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摒弃碎片化、散点式教学,尝试整合教学,打通横向、纵向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梳理,揣摩学习方法与规律,循序渐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期末每个备课组上交2个单元作业设计。
(三)精准聚焦双减政策 提升教学质量
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学期将进一步推进作业改革,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形式,控制作业总量,并做好学生优秀作业展评工作,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1.单元作业 统整学习。单元作业是以单元为基本范围,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设计、实施、评价的综合作业。单元作业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统整性、系统性、连贯性,学生在完成单元作业的同时,突破了传统作业的固定框架和碎片化学习模式,以整合的、系统的作业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完善情感价值、提高学习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2.分层作业 尊重差异。分层作业主张尊重学生的真实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鲜活的个性特点和生命特点。教师依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身体需求、心理需求,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在研究作业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设计、个别化实施,求同存异,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拥有自己的作业。
3.实践作业 学以致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探究作业的生活性、实践性、整合性、综合性,将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将作业与课堂知识版块整合,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不断优化研修方式 加快专业成长
以落实新课标为契机,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以课标理念为引领,从立德树人的高度,重新认识课程的本质与价值,从课标对目标尤其是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的修改中,尝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专业素养。
1.市级层面
将讲座、评优课比赛、活力课堂研讨、衔接教学研讨等各类活动与教材研讨、核心素养研讨有机整合,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让不同层次的优秀青年教师得到锻炼与成长;充分用好集体调研等契机,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问题,研制相关教研活动,解决教师教学困惑,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利用作业设计研究等活动,引导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深入研究学生,设计适切、新颖、有效的作业,设计导学单,在探索减负举措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
2.校级层面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提升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引领力。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研组长教研活动设计能力,开展问题化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优秀教研组长典型案例。
备课组活动主要围绕“双减”背景下单元整体作业案例设计展开,期末上交两个单元作业设计。期中前后各一单元,要求有单元整体分析、匹配的课时作业,设计意图。3-6年级结合学科特色课程开展提优作业设计。(每周至少一次)各组自主研读新课标、新方案,每组4月底上交一个跨学科研究课例。
本学期将进行数学和综合学科的校级评优课活动。
(五)全面深化特色活动 促进全面发展
1.落实科技课程,营造科技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一~六年级开展家庭实验室活动,让孩子在实验中收获科学知识,营造科学氛围。在每周的“科普星期三”活动中,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类的影视作品。结合学校“亲历科学”课程方案,结合校六一节活动,开展年级段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科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校内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根据太仓市文件要求,进行征集,并评选校优秀“金点子”。
2.天文特色持续发展
天文作为我校的特色,本学期学校继续开展各类天文活动,力求天文特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活动辐射面更广。在四年级每周开展一次天文知识讲座,普及天文知识。在普及的基础上,挑选小小天文爱好者,参与夜晚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宇宙的奥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节”活动
本学期办好校园艺术节活动,评选“小小艺术家”,从歌曲、舞蹈、器乐等多项竞赛活动中开展展评。学校丝竹乐队、合唱队、舞蹈队正常开展,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围绕太仓市艺术节比赛进行节目的排练和参演。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美好情趣。
4.竹笛进课堂活动
继续开展竹笛进课堂活动,通过竹笛普及课程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基础的竹笛知识,体现艺术项目学校特色,期初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期中认真开展教学,期末成果展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5.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全面抓好“阳光体育”活动,精心组织好大课间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间活动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重新调整学校体育特长生队伍,加大课余训练力度,鼓励学习、锻炼争取以点带面,调动起全校学生运动的兴趣,不断提高竞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