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为了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研究依据新课标对跨学科主题学习 的引领,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设计环节进行探 究,得出连贯完整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流程,指导教师按照跨学科教学思路 一步步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进一步健全体育跨学科课程体系。
4.1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原则
4.1.1 “遵循课标指引原则”是基础 教育部于 2022 年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 中提出了新的 战略方向:整合所有资源来推动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全局化进程。该版本的新课标 秉持着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出发、并以此作为改革指南的原则,持续地修改了学生的 培育目标及其相关的学习材料,强化其主导作用的同时也重视关键能力的塑造发展。 此外,对于教材内容的更新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当前,我国还没有一本关 于小学体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通用教科书,而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也正处 在摸索之中,目前我国体育跨学科教育实践中主要是由一线体育教师、教师和研究 生自主研发,存在选题随意性强、与标准不相适应等问题。 没有一种教育活动可以离开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内容而独立出现,跨学科主题 教学专题教学案例的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基础,以教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有关 的课程标准的需求以及它们在教科书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整理,从而对跨学科主题学 习进行引导和支持。 4.1.2 “五育核心素养原则”是关键 “德智体美劳”五育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学科融合, 要求学生获得德智美劳的锻炼。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五育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促进不 同类型学科在跨学科的学习或主题探究中相互融合、渗透和融合。在体育与健康课 程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达到促 进其整体发展的目的,而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提升学生 的智力水平,从而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所具备的融合学 习的这一特性,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核心来进行对学生的其他领域的教学,比如在长 39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跑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毅力、在体操学习中让他们了解形体之美、在体能练习中让同 学们体会到运动的乐趣等等,这正是开展跨学科专题学习所需要的。
4.1.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保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面对的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这就要求我们要从 多个方面去进行分析,从而对学生的整体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德树 人”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仿真真实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思 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体育课程是一种全方位 的教育,它不仅需要以学科逻辑为依托,而且应该注重其生命意蕴。跨学科教学注 重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创造教学情景,培养学生从现实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获得自我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直面真实生活,将这些跨学科的 学习行为与他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体验体育与 生活的关系。例如,将运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 中学会了怎样进行体育训练,同时也将与自然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相结合, 能够对环境、生活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了解。
4.2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目标
4.2.1 定位教学目标,确定目标维度 目标导向不仅是整体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更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与验证,为小 学田径项目“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指导方针。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育目标, 并以此为导向,可以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 力,让他们在遇到多个学科类别相关的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将两个或多个自己学 过的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融合,以使他们的认知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 田径教学中,“跨学科素质”侧重于:“田径+X”知识与能力的“交叉认知”,即 “田径+X”中单项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学科知识,和“田径+X”跨学科视 角下的知识关联、综合构建的大概念等跨学科知识。“田径+X”的“交叉应用”, 即“田径+X”的多学科知识、技术的分析、处理、交叉融合、“田径+X”的“跨思 考与能力”,让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自己所学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巧,改善自己的 身体活动,并将所学到的健康和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 404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好的体育行为习惯,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4.2.2 明晰教学目标,设定目标要点 在教学设计中,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目标明确学生才会有更好地学习效果。教 学目标是依据课程大纲而提出来的,也是指导教学内容的,起着为实践指明方向的 作用。在没有明确制定跨学科主题教学目标的情况下,一线的体育教师所进行的跨 学科主题教学的目的往往是宽泛而不明确的,这会让学生们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的含义知之甚少,也无法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梳理出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教学目标 制定的关键点,可以帮助一名体育教师在制定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时候,制定出相应 的目标。各个学科在制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目标时,要从大局出发,在培养核 心素养的基础上,以素质为导向。参考“ABCD”的教学目标编制原则,提出了跨学 科的主题教学目标,研究认为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考虑到:1.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 能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相关问题,还需要提供怎样的学习环境;2.对学生在学习中所 产生的情绪、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3.以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培养。
4.3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内容
4.3.1 直面现实生活,注重学科融合 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专题教学,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参与式 教学模式。体育参与、运动体验、运动认识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跨学 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学科理论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田径比赛中,要了解 向心力与离心力之间的差异,而在运动训练中,则需要了解生理方面的生理知识。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在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中亲身体验、亲身体验、亲身体 验等因素所产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参与了学校教育,又参与了整个社会。 田径专业的跨学科学习要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跨学科的学习要与学生 当前和将来的人生进行衔接与匹配,扩大其多维度知识体验,加强他们对于体育与 人生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例如,学生对于田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并不仅仅 是将田径设置在不同的情境之中,更重要的是将其与自然环境、环保等相关的知识 相结合,让他们深刻地理解环境与生活以及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自己的认识, 为将来的人生做准备。 41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4.3.2 创设仿真情境,强调知识运用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在特定情况下要把握的知识相结合,引 导学生积极地探究,积极提问,建立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系。为此,在田径教学中 开展跨学科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探究环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考能力, 整合其他科目的知识。考虑到曲臂动作与田径项目的“中心性”和“离心性”之间 的联系,要使学员体会到“内大外摆”和“大内大摆臂”之间的差异。把体育科技 与科技的研究相融合,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创设情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不 同学科的知识及思考问题的能力。深度探索体育的身心价值、道德价值以及精神价 值,能够更好地揭示体育教育的核心内涵,推动学生的身心成长,并培养他们完善 的安全意识。以不同的学习方式,以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对象,利用课外活动的形式, 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体育锻炼,把课外的时间都用在实践技巧上。通过各种竞赛 来展现自己的技术,最终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来评定。例如,在田径体育活动中, 通过仿真军队情境,指导学生将所学的体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灵活 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己的坚强意志。
4.3.3 突出五育并举,加入国防教育 “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运动 蕴涵德,蕴涵智,蕴涵美,“劳动教育”与“国防教育”以“体育”为手段, “德”“智”“美”三育贯穿其中。田径作为一门综合性教育,不仅要依靠学科逻 辑,更要注重田径本身的生命意义。教师要把握好体育与德、智、美、劳四育及国 防教育的深层关系,在学科间的专题研究或专题研究中,增进不同品德之间的互相 交融和渗透。体育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专题教学,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 素养。田径运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不仅能促进学生智能程度的提升, 还能培养出健全的美学素养,促进身体和心理活动。
4.4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方法 4.4.1 设立跨学科小组,搭建学习任务群 设立跨学科的田径学习任务小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及目标, 制定跨学科知识运用的方法,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跨学科 教学的基本要求,来建构田径跨学科学习主题与教学目标。充分考量学校的发展目 424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标、课程教学内容、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 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确定了学科跨领域的课题和目的之后,将与该领域内的其 他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建立起与之对应的跨学科的知识网络。最后,对学生的学 习情况进行了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学到的内容及认识水平 有一定的差别,不同的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也不一样。小学生在田径课程中的跨学 科学习更强调游戏化,不同班级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
4.4.2 提出跨学科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 当确定了跨学科的学习主题或者任务后,教育者有责任提出疑问供学生解答。 这些源于提升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能成为触发多元化学科研究的关键驱动 力,同时也能引发各领域间的碰撞与交融。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知识会互相 影响并结合在一起,以便满足学生的理解需求及他们的成长需求。接下来的一步则 是创建一系列问题,使他们能在各自学科的基础上去探索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 体育课程中的跨学科课题学习能够聚焦于相关的主题活动,这有助于增强问题的难 度、实用性和日常性,从而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展现出高超的判断力、思考力和 想象力以及观察力。
4.4.3 供给跨学科资源,教学生解决问题 在基于各科主题的研究型体育教育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者疑问,这些都 需要老师来指引并给出答案。如果缺少了体育教育的引领及各类技巧、方式的支持, 那么跨科目的学习就可能变得虚伪、表层化且勉强,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和创新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的教育环境下有效解决问题,必须依赖于体育 教师的引导。同时,体育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 源,如学习卡、器材、录影带、资料、重要事件、讨论表格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资 料。
4.5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评价 4.5.1 多样化手段,进行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的评测和价值判断以及教师的教育水平需要通过一定的评 价手段来实现。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效, 43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帮助教 师注意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恰当?教学任务作业安排是 否明确?学习对象参与体验感如何?等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全面提升大 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激励性评估与表现性评估有助于学生从跨学科专题研究中发 现自己的学习价值,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教师的评估应以学生的活动表现、学习 后的变化以及学习结果为中心。 (1)过程性评价 注重对学生参与多学科专题的研究过程中的成绩,对他们的态度、能力水平、 进步情况以及付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 过程上,把重点放在对过程的评估上。 (2)小组成员互评 在进行体育跨领域主题学习时,学生们通常是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学习,他们对 自己的表现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于学习过程中的投入、学习技能和道德观念也有更 深入地理解。因此,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实际的状况。 (3)终结性评价 通过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估,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 在完成一定的学业后,可以通过考试来完成最终的评估。在体育学科专题研究的过 程中,也可以在课后以问题或测验的形式,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检查学生的学 习进度。
4.5.2 多元化评估,适时教学反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对评价方法的选取、评价方 法的多元化都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学评价是教学实践的“指挥棒”,具有重要的导 向作用,能够评测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在此基础上,通 过对教学评估结果的回馈与反省,可以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正与改进,从而实 现师生“共同体”的发展。不管是“跨学科专题学习”也好,其他形式的教育也好, 都应该根据学校的学业质量评价所体现出来的核心素质,以及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 所体现出来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判和评价教育的成效。“跨学科专题学习”的 实施效果与效果评估需要反映出“跨学科素质”的独特性。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 “跨学科课题研究”的多元化评估方式。“跨学科专题学习”既要注重过程性评估 与总结性评估,又要注重量化与定性、相对于完全评价的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 444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更注重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在评估的时候,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问题解决能 力的培养和提升上,放在团队协作、项目实施、任务完成、成果分享等协作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提升上,将评估内容与《体育与健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深入 地结合,最后导向对学生的核心素质进行验证。
4.6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流程 研究在前面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育内涵和特点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理论,构建了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设计流程(如图 4-1)。首先依据课程实际情境,在分析课程 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和资源;其次,以实际问题的探 索和求解为中心,确定教学素材中的核心项目或问题;接着确定教学活动的学习目 标,然后规划学习框架,确定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内容,最后进行教学评价。
4.6.1 明确核心目标及任务 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侧重于对现实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也是相关学科内容的聚 焦点。如果不能明确它的核心任务,就会导致学科间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呈现 出随意性和主观性,这会极大地阻碍它的教育价值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特定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特定的目标 来引导,这样才能制定出一个多学科主题教学的目的,这也就是它的教育价值。所 以,我们需要对这个特定的学科主题下的主要工作进行界定,并找出该课程要解决 的关键问题。然后,以此为基础,对问题链进行分解,通过对问题链上的问题进行 求解,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 综上,在制定核心任务时要考虑到:1.要符合实际的需求。2.防止超出孩子的发 展水平而打击其对学业的自信。3.将作业结果形象化和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 感。
4.6.2 确定教学内容和资源 在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基础上,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 结合,发现了一条以体育课程为核心,可以进行跨学科主题的教育内容。由于教师 本身对其他科目的掌握程度不同,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有所不同,因此,如何选 取特定的个案,这也是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的。在新一轮的新课改 中,各新课标均以“育人”为取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增加了跨学科的学习 教学。在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中,必须强化各专业之间的衔接,发挥跨学科的优 势。 综上,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容与材料时,要注意如下:1.以发现与解决现 实问题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让他们学习并应用的现实情境。2.以核心素养为 基础,以课标为导向,以教科书的内容为基点;3.在选材上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重视对学科综合性教育价值的发掘与体现。
4.6.3 规划学习活动及形式 在明确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教学目标之后,根据学校目前的状况以 及学生的生活状况,来确定学习地点和学习形式。目前,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特定课 程内容没有任何的载体,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常规教育方式的学生来说,是新的、陌 生的,没有任何的文本参考,他们的学习意义感是不清楚的。 464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对“跨学科素质”与“三层次”的体育项目“跨学科专题”的研究,结合 学生的认识特征,结合“跨学科”的体育项目“跨学科专题”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构建活泼、高效的课堂实践。“跨学科学习”以聚焦“全一生活”为特色,以情景 化的教育观念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生活单元”,打破课堂与现实的界线, 构筑“田径+X”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范畴。如此便是“跨学科学习”理念所指引和 推崇的,简而言之便是引导学生立足真实情境,靶向现实问题,探索知识、建构知 识、应用知识,并在知识中构建新老知识以及交叉领域知识的连接。 综上,在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学习活动与形式时,要注意如下:1.学习活动可 参照“现象(问题)引入一发现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设 计。2.引导学生们能够找到现实的问题。3.将自己所学到的体育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 分析和解决问题。4.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意义。 4.6.4 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在田径课程中跨学科学习的成效与品质进行评估,旨在确保田径项目 的跨学科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了解并经历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与过程性的评估与学生的自我评估与互相 评估相融合,即使是父母与老师的谈话,也可以用于对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成效 评估。要对学生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要注意评价方法的 多样性,强调个人和团队成绩的展示。 综上,在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评价时,要注意如下:1.过程性评价,注重 对学生的跨学科态度、自主探究与团队合作能力、进步情况以及付出的努力进行评 价。2.小组成员互评,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更好地反映出实际状况。3.终结 性评价,在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学业后,可以通过考试来完成最终的评估,也可以在 课后以问题或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7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5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案例——以水平三田径运 动项目为例 5.1 学期教学设计示例——“红军长征两万五” 本案例围绕跨学科主题“钢铁战士”(水平三)进行活动设计,通过模拟“红 军长征两万五千里”途中“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突破腊子口”“直罗镇大捷” “血战独树镇”“激战嘉陵江”“转战乌蒙山”等典型事件的场景,引导学生在体 育活动中综合运用体育、语文、数学、道德、科学、音乐、美术等水平三学科知识 与技能,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
5.1.1 育人价值 1.通过在田径教学中融合语文、数学、道德、科学等文化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对 已学文化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通过开展障碍跑、接力跑、竞走、推铅球等田径运动项目训练,提高学生的心 肺耐力、位移速度、灵敏性和平衡能力等,使学生掌握一项或多项田径运动技能。 3.通过创设“红军长征两万五”情境,引导学生在田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自主探 究与团队合作,磨炼学生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与 集体主义精神。
5.1.2 活动目标 1.综合运用体育、语文、数学、道德、科学、音乐、美术等水平三学科知识与技 能,解决“红军长征两万五”跨学科情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通过模拟“红军长征两万五”情境,使学生锻炼提升体能,掌握田径运动中障 碍跑、接力跑、竞走、推铅球等项目的技术与战术,养成遵守规则、责任意识、公 平竞争等体育素养。 3.在小组合作与探究过程中,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坚持不懈完成目标任 务,提高计划与设计、组织与协调、沟通与表达、决策与反思、探究与创新能力。 485 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案例——以水平三田径运动项目为例 5.1.3 设计思路 本案例选取了义务教育学段水平三体育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田径运动为主线,融 合了语文、数学、道德、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在学生完成指定任务的过 程中开展各种田径运动技战术练习及体能练习。 本案例的设计目的是通过“红军长征两万五”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情境,引导学 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模拟情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成跨学科主题情境中田径运动 项目的习练,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田径技战术水平与体育品德,让学生学会运用 跨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案例给学生提供了一套开放性任务,每课时完成一个主题的子案例,引导学 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团队合作完成“红军长征两万五”母主题下的各个子主题情境(“爬 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湘江之战”“遵 义会议”“四渡赤水”“突破腊子口”“直罗镇大捷”“血战独树镇”“激战嘉陵 江”“转战乌蒙山”等),并进行角色扮演深入实践。 本案例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活动主要是学生探究学习跨学科与田径运 动相融合的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和体能的习练,以及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模 拟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及技能解决问题。课外活动主要是学生围绕跨学科主题进行 相关资料收集与背景了解。 5.1.4 实施过程 本案例“红军长征两万五”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跨学科教学母案例,每课时选 取“红军长征两万五”中的某一个典型事件为子案例,如“爬雪山”“过草地”“巧 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突破腊子口”“直罗镇大捷”“血战独树镇”“激战嘉陵江”“转战乌蒙山”等。 每课时以选取的子案例为跨学科主题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在田径运动训练的基调 上,融入水平三学科教学中的语文、数学、道德、科学、音乐、美术等知识,将田 径运动项目的技战术与水平三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于设计好的“红军长征两万五” 子案例跨学科主题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在跨学科情境中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最 终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