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错位理论视域下小学小说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办公室开展活动,围绕“二年级上册小说类文本错位类型梳理及分年级教学策略匹配”展开。
我们先研读教材,筛选《小蝌蚪找妈妈》等文本,归纳三类错位类型并通俗转化。接着研讨策略,针对低年级特点制定“图片对比+提问”等方式,还邀请资深教师优化。最后完善策略体系,明确二年级策略核心,确定10月教学设计方向。
活动解决了低年级相关问题,形成梳理表、策略初稿等物化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基,全体成员参与签到。
朱棣文小学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错位理论视阈下小说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践研究》
签 到 表
活动时间:_2025_年_9_月_21_日
地点:_二(3)班_
活动内容:_课题研究课观摩及研讨__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
错位理论视阈下小说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践研究 |
课题类别 |
一般规划 |
立项编号 |
L2024057 |
出席对象 |
课题组成员 |
地点 |
办公室 |
时间 |
2025年9月25日 |
研究主题 |
二年级上册小说类文本错位类型梳理及分年级教学策略匹配 |
所要解决问题 |
1. 梳理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童话、寓言等叙事类文本的错位类型,解决低年级错位类型识别模糊问题; 2. 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制定适配的错位教学策略,避免策略与低年级学情脱节; 3. 明确低年级与高年段策略差异,完善分年级策略体系。 |
研究方法 |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学情调研法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一、文本梳理与错位类型识别 课题组成员研读二年级上册教材,筛选《小蝌蚪找妈妈》《狐狸分奶酪》《寒号鸟》等叙事文本,分析出 “认知错位”“行为-心理错位”“态度-结果错位”三类,并用 “和我们想的不一样”等通俗语言转化,适配学生认知。 二、教学策略研讨 对比高年段文本分析策略,聚焦低年级“直观化、游戏化”需求,制定策略:认知错位用“图片对比+提问”,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对比“认错妈妈”场景;行为-心理错位用“角色扮演”,如《狐狸分奶酪》中模拟角色互动;态度-结果错位用“故事续编”,如续编《寒号鸟》筑巢情节。邀请资深教师评审,优化策略可操作性。 三、策略体系完善 补充“年级适配说明”,明确二年级以“体验互动”为主,与高年段“书面表达”形成梯度,完善“错位类型-年级-策略”框架,确定10月优先围绕《狐狸分奶酪》《寒号鸟》设计教案。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1. 二年级上册适配文本以童话、寓言为主,错位类型需通俗转化; 2. 低年级策略需突出 “体验互动”,与高年段形成清晰梯度; 3. 本次成果完善了策略框架,解决前期策略笼统问题,为10月教学设计奠基; 4. 后续需验证策略课堂效果,可增加 “情境模拟” 简化理解难度。 |
物化成果 |
1.二年级上册小说类文本错位类型梳理表; 2.二年级错位理论教学策略初稿; 3.完善后的“错位类型-年级-策略”匹配框架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