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馈:
本次督导听了陈梓欣、赵东阳、刘玲三位老师的课,教学内容都是以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为主,其中:
优点:
1.教学语言贴近一年级学生:使用“飞机的翅膀”、“风吹来了”等生动形象的语言,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使体育课变得更加有趣和易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注意细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反应和动作变化,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关注和责任心。通过及时捕捉这些细节,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精神饱满:
几位老师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中,不仅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还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感染学生,让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建议:
1.衣服做好记号:为了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中因衣物混淆而带来的不便,建议老师在学生衣物上做好记号,这样不仅可以快速识别学生衣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寻找衣物而浪费的时间。
2.体育课胸牌隐患:胸牌在体育课中可能成为学生运动的障碍物,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教师课前要做好相应的提醒和检查。
3.安全细节,站位、跑位:教师应特别关注体育课中的安全细节,如学生的站位和跑位。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安全性,避免学生之间发生碰撞或摔倒等意外。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注意自我保护。
4.队伍调动不宜频繁复杂:频繁的队伍调动会打断学生的运动节奏,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尽量简化队伍调动的流程,确保每次调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和效果。同时,要避免过于复杂的调动方式,以免让学生感到困惑和疲惫。
5.练习形式多样: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可以将游戏、比赛等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科素养分析:
本次督导体育学科素养抽测项目是跳绳,共抽测55人,及格率96.4%。其中优秀人数 9人,优秀率16.4%。良好人数11人,良好率20%。合格人数33人,合格率60%。不及格人数2人。总体看来:合格人数占多数,且在60-70分之间居多,主要问题是学生跳绳不熟练、不连贯、失误次数多,建议在课外时间要加强跳绳的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