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里种出两株幼苗:二孩家庭的有机教育哲学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一(6)班 于舒扬家长 杨惠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将教育比作农业:"教育是农业,绝不是工业!" 叶圣陶先生更深刻阐释:"受教育者如种子,皆是鲜活的生命。" 当工业思维试图用标准化模具塑造孩子时,农业哲学却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生长节律 —— 这一点,在二孩家庭的 "双苗共生" 中尤为显著。当两个性格迥异的小生命在同一屋檐下争夺阳光,"有机教育" 的自然法则,为我们打开了照见成长本质的窗。
感恩生活的馈赠,我与先生婚后迎来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如同在小家庭这片土壤上扎根生长的两棵幼苗,相互簇拥成长。在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免不了姐妹的“争夺之战”。面对这样的困境,我深刻意识到 “穷则思变,变则通”,必须探寻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两个孩子成长为人格完善、身心健康的独立个体。在不断思索与探索中,我发现 “有机种植” 的原理与二孩家庭教育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将其引入家庭教育实践后,孩子们的成长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转变。
一、拉开小苗的“行距”——给彼此呼吸的空间
在植物栽培领域,种植木本植物雪松时,经验丰富的园艺师会充分考虑其 3 年、5 年后的植株规格变化,精心设计种植间距,确保每两株之间至少有 5 米左右的距离空间。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深刻反思: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与烦恼,是否正是源于彼此距离过近、个人空间过于狭小,导致各自的心理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基于此,我们决定为两个孩子重新调整“生长间距”,致力于为她们打造各自独立的成长空间,从而改变相互抑制、阻碍生长的不良局面。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充分调动家庭资源,全家总动员 ——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齐上阵,共同参与孩子活动的规划与安排。通过制定详细且多样化的活动表,确保每个孩子每天至少拥有一小时独立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以此满足她们内心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每日晚间,当爸爸在书房专注地辅导大宝完成作业时,妈妈则陪伴二宝在客厅沉浸于绘本的奇妙世界;当奶奶带领二宝前往舞蹈班学习时,爷爷便会陪着大宝走进图书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每周,我们都会精心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并且安排不同的亲人作为陪伴者,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爱。
在实践过程中,我观察到,拥有独立空间后,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二宝不再时刻粘着姐姐,开始专注于探索属于自己的兴趣领域;大宝也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与阅读,不受干扰。家庭中的摩擦明显减少,曾经紧张压抑的氛围逐渐被温馨和谐所取代。这一实践充分证明,给予孩子独立的成长空间,不仅有助于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更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修剪 “顶端优势”——让阳光照到每片叶子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 “顶端优势” 现象,即植物会将养分优先供应主茎的顶端生长点,促使顶端优先生长,而这种优势的形成,源于主茎顶端生长点在生长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抑制侧芽萌发的激素,该激素会随着顶芽生长向下输送,从而抑制侧芽的正常发育。这一生物学原理在二孩家庭中同样有着生动的体现。在我们家,如同大多数二孩家庭一样,二宝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得更为主动和强势,总是积极地争夺妈妈的关注、美味的食物以及有趣的玩具等资源。而大宝则常常在大人的劝说下,无奈地选择退让。长此以往,大宝的个性发展与成长空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二宝 “顶端优势” 的压制。
为打破这一局面,适当修剪二宝的 “顶端优势” 成为当务之急。而建立 “规则意识”,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我们组织全家人共同参与讨论,经过充分协商,制定了一系列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 “公约”。这些公约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物品使用、玩具分配、矛盾解决等。例如,公约明确规定,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专属的碗、筷、杯、被等生活用品,以及玩具、书籍等物品,未经对方同意,不得私自取用;当遇到仅有一个玩具的情况时,双方需通过友好协商确定玩耍顺序和时间,禁止争抢。
在公约的执行过程中,每当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我们都会及时组织家庭成员进行讨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添加新的条例。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执行,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自我约束,开始自觉遵守规则。如今,当矛盾出现时,孩子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哭闹争吵,而是能够依据公约进行沟通和解决。家庭氛围变得井然有序,曾经的混乱与烦恼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和谐与安宁。这一实践表明,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规则,能够有效平衡孩子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
三、制造“共生效应”——当番茄遇上罗勒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植物种群间相互依存、共同生长的现象,我们称之为 “植物相生”,比如罗勒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避番茄害虫,番茄分泌次生代谢物促罗勒生长并为其遮荫,二者互惠共生。这种 “共生效应” 为二孩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对于二孩家庭而言,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优势之一便是 “朋辈的陪伴”。尽管 “拉开行距” 和 “修剪顶端优势” 能够为孩子提供独立且公平的成长环境,但作为父母,我们更希望孩子们不仅能够各自茁壮成长,成为独立优秀的个体,还能在成长过程中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一生相亲相爱、相互扶持。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与先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孩子们合作的活动,并在各自的活动中巧妙设置邀请对方参与的环节。例如,我们开展了 “小老师” 课堂活动,让姐妹俩轮流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姐姐可以教妹妹学习英文儿歌,妹妹则可以向姐姐展示自己新学的舞蹈动作;在美食协作日,姐妹俩分工合作,一个负责准备食材,一个负责烹饪操作,共同完成一道美味的菜肴;还有秘密花园计划,她们共同照顾一盆植物,一起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在这些合作活动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曾经因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矛盾与纠纷,被合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所取代。姐妹俩的情感也在一次次的合作中日益深厚,从最初的相互竞争,逐渐转变为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如今,当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会主动伸出援手;当一方取得成绩时,另一方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并给予鼓励。我坚信,在 “有机教育” 理念的引导下,姐妹俩终将形成 “合作共生” 的理想朋辈关系,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携手同行。
结语:在 “有机土壤” 里等待花开
农业的智慧,从来不是拔苗助长,而是懂得春种秋收的时序。当我们不再焦虑于 "平衡爱" 的难题,转而学会在土壤里埋下信任的种子,在风雨中撑起守护的伞,在阳光下留出交叠的影 —— 那些曾以为是阻碍的竞争,终将化作根系深处的养分,让两株幼苗在岁月里,各自长成最挺拔的模样。这多像我们的两个孩子 —— 姐姐在书桌前写英语作业,妹妹在客厅翩翩起舞,偶尔传来的 "这个怎么读" 和 "我们一起玩",是比任何乐章都动人的共生之音。
愿每个二孩家庭都能成为一方有机土壤:不追求整齐划一的高度,只相信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花期。当我们学会像园丁般蹲下身,用耐心丈量时光,终会在某个蝉鸣的夏日清晨,看见两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彼此致意 —— 那是大自然对 "顺应天性" 最温柔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