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离不开爱
三(10)班 沈朱迪妈妈
“教育”二字,饱含着“教”与“育”,教书的是老师,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如果说教育孩子是一场马拉松,那么这场比赛中父母则是孩子的能量棒。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用心浇灌,方得开花结果,或许不单指向学习方面,亦或许不是那成绩单上鲜红耀眼的分数排名,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自然让人欣慰,但对于平平无奇、成绩不那么突出的普娃们,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焦虑,与孩子斗智斗勇,摸爬滚打,从焦虑不安到鸡飞狗跳,再到相看两不厌,过程如同山路十八弯一样曲折。
一、重视心理,快乐比分数重要
分数不是唯一标准,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我认为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是品质。无论是55分还是98分,还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
二、平等交流,允许孩子犯错
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跟孩子说点什么,但他们总是很难听进去,甚至有时会生气耍脾气。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我们不能总是用权威或者命令的语气跟他们说话。相反,我们应该采用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比如说,如果你想告诉孩子一个道理,可以试试直接用“我觉得..…”、“我希望.…”这样的方式表达,而不是说“你应该.…”、“你必须.”等命令性语言。别让孩子听不懂太高深的词汇或者句子;其次可以增加互动性,“哦对呀”“那你呢?”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听到”,也能让对话更加生动有趣。现在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流行文化元素、游戏、动漫等等。如果我们能够跟他们像朋友一样地聊起这些话题,就很容易拉近距离。在与孩子交流时要获得成功并不容易。但只要我们能够与他们平等、尊重地沟通,在彼此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理解,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加顺畅和温馨。
正确看待坏情绪,抓住教育契机
三年级的孩子容易出现阶段性的叛逆。有段时间,孩子每天懒懒散散,不想学习,也不想写作业。只要提到作业问题,愁眉不展的模样让人气愤。这种状态持续了大概一星期的样子,每天的作业磨蹭到夜里9点仍有剩余,一问原因就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终于体内的三昧真火再也压制不住,动手打了他,其实孩子出现“坏情绪”时候,也是教育最好的契机。但像我这样没有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这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后来,我就尝试努力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帮助孩子一步步剥离,培养“情绪能力”。所以,切记不可以暴制暴,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四、品行端正,是一辈子的财富
我们常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忠于人品。人的品德并非生下来就圆满,所以必须妥善教导,才能改善原来的缺陷。品德的培养必须趁早为之,孩子越大越不容易培养。父母却是孩子终生品行的一面镜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古人云:“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孩子的人格和素养。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爱,因为爱可以让孩子的心灵得以升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敢,让他们拥有未来之心和愿望,激励他们的内在潜力,培养出具有爱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