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频道 > 家长学校 > 家教启示 > 正文

六(2)班6月中队新闻——家庭教育读后感

作者: 时间:2024-06-06 点击数:

发自内心的给予,斩钉截铁的说不

——《今天,我们还要不要谦让有感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六(2)班 顾陈轩妈妈

 

在我们小时候,“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一度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也常常被父母挂在嘴边。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深深地“谦让”的概念刻在骨子里。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谦让”的这件事儿提出了异议。就像文章所问——今天,我们还要不要谦让?

我非常赞同朱棣文小学“美美与共”家校社共建家庭教育指导第五十六期中的一句话: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要扬弃而不是一味地舍弃。要教育孩子遵守基本的做人准则,拥有基本的道德信条,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有忍让、宽容、关爱等的情怀。我和孩子的父亲探讨过同样的话题,需肯定的是“谦让”的品质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同时,我们也相信“谦让”不等同于“忍让”,有度的谦让是需要在时间积累中逐渐感悟的。我想新时代的孩子不应被教会爱,而是去体会爱他可以发自内心去给予,但也可以斩钉截铁地说

学会给予和拒绝是两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这些技能不仅能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使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如何教育孩子既能够发自内心地给予,又能斩钉截铁地说“不”呢?

一、鼓励孩子发自内心的给予

(一)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父母应该通过自身的行为来示范如何给予。比如,主动帮助邻居,参与社区活动,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等。

(二)培养同理心。鼓励孩子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当孩子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他们就更有可能自发地给予帮助。

(三)鼓励分享。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和快乐。分享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使他们感受到给予带来的快乐。

二、鼓励孩子斩钉截铁地说“不”

(一)尊重自我。鼓励孩子尊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让他们明白自己有权拒绝别人的要求。这并不是自私,而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二)学会表达。鼓励孩子用清晰、坚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他们想要拒绝时,可以说:“对不起,我不能帮你做这件事。”或者“我很抱歉,但我现在没有时间。”

(三)应对压力。告诉孩子,即使他们拒绝了他人的要求,也不必为此感到内疚或不安。他们有权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必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牺牲自己。

三、平衡给予和拒绝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在给予和拒绝之间找到平衡。这不仅需要他们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还需要他们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这样,他们才能在不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不伤害他人。

(一)辨识情境。引导孩子学会辨识不同的情境和人际关系,理解何时应该给予,何时应该拒绝。例如,对于朋友的请求,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给予;而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他们应该学会拒绝。

(二)考虑后果。让孩子思考他们的决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给予,而在其他情况下需要拒绝。

(三)尊重他人。尽管孩子有权利拒绝他人的请求,但他们也需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引导他们以一种友善和尊重的方式拒绝他人,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也不会伤害到他人。

总之,教育孩子既能够发自内心的给予,又能斩钉截铁地说“不”,是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独立人格的重要一环。这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引导,让孩子在实践中逐渐学会如何平衡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期望,如何在给予和拒绝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