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入手,学会共处
——“美美与共”家校共建家庭教育指导(53)读后感
四(6)班 陆子涵家长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在诸多教育目标中,让孩子学会与人共处无疑是其中的核心。这一目标并不仅仅关乎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是他们未来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被浸泡在宠爱的光环里,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与人合作,迈好这人生的第一步呢?在学习了以“让孩子学会与人共处“为主题的第53期“美美与共”家校共建家庭教育指导后,我深知学会与人共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引导孩子关心别人,心中要有他人。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身体力行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小时候,我们会给他讲“孔融让梨“”乘车让座“”扶人过马路“等故事。其实爱心不是靠灌输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的通过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作为家长,应该从日常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有意识引导孩子去关注。比如乘车时主动让座,吃饭时给长辈夹菜,好吃的东西大家分着吃。
教会孩子宽容别人,学习与人交往。当孩子从家庭迈向学校开始,他的成长开始不断融入各式各样的人群,从“以自我为中心“到融入一个大团体中,孩子们需要学会分享、合作和沟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找朋友玩一些两人或者三人合作的游戏,使他品尝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遇到问题时与队友共同解决,在孩子向父母寻求帮助或抱怨情绪时,父母要善于化解,尽量挖掘别人的闪光点,使孩子意识到一个人难免会有错,主要在于知错就改,而作为朋友要学会宽容别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鼓励孩子接纳别人,愿意为别人喝彩。有的孩子自己有了进步就欢呼雀跃,高兴得手舞足蹈,而当别人有了成绩时,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于挖苦别人,永远喜欢和比自己差的孩子作比较。其实每个孩子经历、兴趣、能力、个性都不一样,家长要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父母要教育孩子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培养孩子正确对待差异的能力,并学会欣赏每个人。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与孩子一起努力,共同探索更多与人共处的智慧和方法。我也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