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管理 > 在研:太仓微型 太仓市“十四五”微型重点课题《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量感”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研究》 > 学期汇报 > 正文

太仓市规划课题学期汇报表(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作者:韩练驰 时间:2025-06-28 点击数: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期汇报表

20242025年学年度第学期)

课题名称

《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量感”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研究》

课题编号

Zw2024005

承担单位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立项时间

2025.4

韩练驰

联系电话

18795498379

E-mail

1021898346@qq.com

课题资料变更情况

(如无则不填;如需变更,附交“课题管理信息更改申请表”一式两份)

课题名称

变更为


完成时间

延期至


主持人

变更为


研究成员

增删情况


一、本学期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3月,朱棣文教育集团在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课题开题集束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小学教育领域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活动当天,韩练驰老师详细阐述了其课题——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量感”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研究。从政策导向、教学现状以及实践需求等维度深入分析,指出当前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存在知识割裂与文化缺位问题,强调结构化教学与跨学科融合的迫切性与重要性。韩练驰老师团队计划从相关文献研究、量感培养目标研究、教学设计研究以及课例研究等多个维度展开课题研究,旨在构建具有普适性的量感培养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在专家论证环节,刘琦老师提出极具建设性的论证建议,从研究背景的标题优化、研究内容的细化,到概念界定的深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顾敏莉老师也从另一个角度给予了专业建议。

4月,韩练驰老师与葛钰敏老师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量感”大单元教学设计。她们对《郑和贸易船队的“克与千克”揭秘》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并观摩和讨论了韩练驰老师主讲的《AI揭秘上学时间》公开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5月,韩练驰老师与葛钰敏老师继续对“量感”大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推敲,成功构建“历史情境导入—虚实场景实践—社会问题反思”三阶教学框架,并将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念融入AI课堂。同时,两人合作开发“郑和贸易”跨学科资源包,整合数学、历史和劳动教育内容,明确“AI工具服务育人本质”的理念。

6月,韩练驰老师与葛钰敏老师对课例的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进行精细化打磨,形成教学环节目标对照表,并精心准备说课文稿和PPT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可另附纸)

1.修改后的“三报告二表”

2.形成“历史情境导入—虚实场景实践—社会问题反思”三阶教学框架

3.课例《AI揭秘上学时间》

4.论文《数智时代下的小学数学双师协同课堂的实践探索》

5.学生作品,相关讲题大赛获太仓市和苏州市的奖项。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跨学科融合不够深入在融合数学与科学、历史等学科时,可能仅限于表面,未深入挖掘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导致融合不够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其对量感培养的作用。例如,在介绍度量衡历史文化时,未将其与数学概念、测量方法紧密结合,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策略创新不足尽管有多种教学策略,但实际应用中可能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例如,任务驱动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无法持续激发学生兴趣,影响学生对量感的深度体验。

(三)对个体差异关注不足教学中可能难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能力、认知风格、已有知识经验等,导致部分学生对量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理想。

二、改进措施

(一)深化跨学科融合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共同设计教学活动,深入挖掘学科交集处的知识点和育人价值。例如,与科学教师合作开展物体质量测量实验,与历史教师开发度量衡历史演变课程,使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丰富教学策略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在测量工程活动中引入现代化测量技术,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形式,如小组竞赛、项目式学习等,增强学生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三)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练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四、下学期研究计划

1.形成更多的论文。

2.形成更多的课例。

课题研究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意见

 

 

单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