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管理 > 在研:太仓规划 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 学习资料 > 正文

6月学习文章

作者: 时间:2025-06-30 点击数: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设计路径与实践策略

一、理论框架:大单元教学的核心要义

大单元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通过主题整合、内容重构和情境统整,将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结构化的学习单元。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大单元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主题统领性:以 “故事” 为载体,围绕单元主题(如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整合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目标。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Unit 3 My Weekend Plan Story Time 板块,通过 “周末计划” 主题串联词汇、句型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运用一般将来时表达计划与安排。

情境真实性: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场景,如校园活动、家庭生活等,使语言学习与真实交际需求对接。例如,在问路主题的故事教学中,可模拟校园或社区地图,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实践问路与指路的表达。

能力进阶性: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阶梯式任务,从语言输入(听读)到内化(复述)再到输出(创编),逐步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 “动物朋友” 主题单元中,可设计 “故事阅读→角色分析→续编故事” 的递进式活动。

二、教学设计:大单元视角下的故事教学实施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Unit 1 My Classroom Story Time 板块为例,阐述大单元设计的具体步骤:

(一)单元主题分析与目标重构

主题意义挖掘:本单元围绕 “教室” 主题,通过故事《Zoom 的教室冒险》渗透物品方位表达、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理念。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能力:掌握 There be” 句型描述教室物品,能在情境中运用方位介词(in, on, under)。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故事角色行为,理解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文化意识:对比中外教室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故事复述与创编,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内容整合与情境创设

跨课时整合:将本单元 A/B 部分的词汇、句型与 Story Time 故事整合,形成 “词汇学习→情境对话→故事拓展” 的闭环。例如,在词汇课中提前学习 “blackboard, window” 等教室物品词汇,为故事理解奠定基础。

情境链设计:

读前:通过教室图片猜谜活动激活背景知识,提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lassroom?” 引导学生用 “There is/are...” 句型描述。

读中:利用故事插图和动画视频分段呈现情节,设计问题链(如 Why is Zoom upset? How do his friends help him?”),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理解故事发展。

读后:创设 “设计未来教室” 的项目式任务,让学生用英语描述理想教室的布局,并通过绘画或模型展示,实现语言迁移与创新。

(三)活动设计与评价反馈

多维互动活动:

语言实践:分角色朗读故事,模仿 Zoom Zip 的语气,通过语音语调传递情感(如 Zoom 的焦虑、朋友的关心)。

思维探究:小组讨论故事中团队合作的具体表现,对比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境,培养迁移应用能力。

文化体验:展示中外教室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差异并进行英语描述,如 Chinese classrooms have more desks. Western classrooms often have a reading corner.”。

形成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和语言输出准确性。

成果性评价:依据故事复述和教室设计项目的完成质量,从语言表达、创意性和合作能力等维度进行评分。

三、实施成效与反思

通过大单元视角下的故事教学实践,学生在以下方面取得显著提升:

语言能力: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熟练运用单元目标语言,故事复述的完整度和准确性较传统教学提高 30%

思维品质:在主题意义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分析故事角色动机、预测情节发展等任务,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评价)得到有效锻炼。

文化意识:通过跨文化对比活动,学生对中外教室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能主动在英语表达中融入文化元素。

然而,实施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问题:

教师能力要求:大单元设计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材整合能力和跨学科素养,需加强教师培训与教研支持。

资源开发:需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校本故事资源,如融入苏州园林、传统手工艺等元素,增强教学的本土关联性。

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更多支架(如故事脉络图、词汇提示卡),确保全体学生参与。

四、未来展望:技术赋能与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探索以下创新路径:

数字化故事创作:利用 Pad 或在线平台,让学生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创作个性化故事,实现多模态输出。

AI 辅助教学:借助智能语音工具纠正发音,通过数据分析追踪学生学习轨迹,提供个性化反馈。

跨学科项目:与美术、科学学科结合,开展 “故事 + 艺术”“故事 + 自然” 等主题项目,如用英语描述科学实验过程并编成故事,促进学科融合。

结语

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通过主题整合、情境统整和能力进阶,为学生提供了深度学习的路径。教师需立足核心素养,以故事为载体设计结构化学习活动,同时关注文化渗透与思维发展,使语言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具活力和实效的英语故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毕玲。小学英语故事板块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23 (10): 1-6.

陈琦,章李萍。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单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 以 PEP《英语》五 () Unit 4 为例 [J]. 搜狐网,2023-07-22.

孙晓慧。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实践 [Z]. 合肥市小学英语专题研讨活动讲座,2025-04-02.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下一篇:5月学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