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管理 > 在研:教育治理子课题 太仓市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系统构建家校一体育人机制的实践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阶段汇报

作者: 时间:2024-01-12 点击数:

系统构建家校一体育人机制的实践研究

阶段汇报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课题组

20215月,我校确立的研究课题《系统构建家校一体育人机制的实践研究》获得立项审批。课题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良性家校一体育人的联动机制,搭构有效的家校一体化育人沟通平台,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创新家校合作的模式,形成学生健康成长的立体育人环境。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建立严密的研究组织和活动制度

1.成立课题研修小组。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进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两位主持人、家庭教育指导持证上岗教师等具体开展实施,做到分层管理,责任落实,合力作为。

2.规划课题过程性资料。为留下课题研究的轨迹,我校校园网建立了本课题管理页面,所有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及时上传,确保了课题轨迹与资料积累,同时也使课题管理动态化。

3.架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了组织管理,校长为课实施领导小组组长,德育处、教导处具体负责课题的开发、实施、检查、评估等具体管理工作;明确制度管理,学校制定相应的课题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题审议、教学管理、过程评价以及激励制度等

(二)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

1.规范课题研修培训。课题申报成功以来,主持人依托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目标,课题组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定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学习思考,期初有计划的协商、期末有研究的小结和思考。每月一次研修活动,包含理论学习、集体研讨、观课议课、主题沙龙等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课题小组,确保课题的有序和深入,确保正常的研究和商议。

2.学习理论文献资料。课题组查阅有关“家校合作”、“家庭教育”等文献资料,理论学习家校一体育人机制的主要方式与类型,通过比较研究,分析讨论本课题研究的新思路。针对家校一体化育人现状,在家长、教师中开展家庭教育内容、方式、策略、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调查与访谈,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家校协同开展家庭教育的可行性建议。

3.邀请专家引领示范。邀请王一军教授两次对科研教师进行德育课程开发方面的专题培训;陆莉玲校长和杜云副校长分别对全校教师进行家校课程开发方面的主题培训。通过培训,既让教师获得了课程开发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更从实践层面解决了课程开发的方法、技术指导。

二、理性认识与实践成果

(一)理性认识

1.明确了家校一体育人的价值意蕴

系统构建家校一体育人机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依托,者相互结合、相互配合,依据者的有机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从而增强育人实效,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其中,学校应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积极与家长沟通,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建立有效的家校携手机制,引导家长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家长应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成长环境,及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构建了家校一体育人的基本原则

实施“家校一体”育人模式,对于加强学生的教育,促进家、校深度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从教育的实践来看,要充分发挥“家校一体”育人模式的实践效应,则必须坚持“原则导向”,这样才会保证家校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手牵手”“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从实践经验看,实施“家校一体”育人模式应该坚持“计划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三个原则。

  1. “计划性”原则。在实施“家校一体”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家校双方能够

联手对包括育人课程建设、育人过程实施等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谋划,科学安排,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稳妥地达到目标。 在实施“家校一体”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坚持“计划性”原则,有利于增强家校双方对工作的“适应感”。“计划性”原则是推进“家校一体”育人模式正常运转的前提

  1. “合作性”原则。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

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准则。在这里,“合作性”原则指的是在实施“家校一体”育人模式的过程中,为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家校双方在相关的主题教育中能够做到彼此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增强家校双方对工作的“融入感”是实施“家校一体”育人模式正常运转的基础

“实效性”原则,指的是实施“家校一体”育人模式,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重实情、办实事、讲实效,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1. “实效性”原则。实效性,就是实际的效果。在实施“家校一体”育人模

式的过程中,堅持“实效性”原则,指的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重实情、办实事、讲实效,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实施“家校一体”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坚持“实效性原则,有利于增强家校双方对工作的“获得感”。德育工作关乎学生的成长,实施“家校一体”育人模式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对学生实施育人过程,以实现育人效果最优化。“实效性”原则是推进“家校一体”德育模式正常运转的保证。

(二)实践成果

1.提高了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

开题伊始,学校就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了课题组教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家校合作国内外研究状况、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与案例……通过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们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锻炼、成长。并通过实践研究中进行提升总结,获得了成长。

 

课题组科研成果情况

论文发表

论文获奖

公开课

讲座

市级

省级

市级

省级

校级

市级

校级

市级

6

8

10

3

4

1

10

3

 

2.推动系统构建家校一体育人联动机制

基于“校需家协”,创新了“美美与共”家校共育工作坊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此,“校需社协”,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比较有限的,当学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校会提出需求,寻找有专长的家长、社区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学校的帮助下,协同开发特色课程,探索合作新模式。内容包含“美美与共”家校共育工作坊课程开发;“美美与共”三级家委会的合作新模式;十二大基地合作项目。

课程开发如,家长线上讲堂,将岗位资源、人力资源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采集、挖掘开发、整合梳理有效育人资源,然后分类、分课程,架构家长资源库。疫情开始后,我们将家长讲堂转移到了线上,开发了六大主题,37节视频课程。依托本课程,我校2次获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我们从建设“美美与共”家庭教育工作坊入手,成立三级家委会,设立明确的机构和责任岗位,且每年都进行隆重的校级家委会改选换届仪式,并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志愿者等活动,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定期召开“美美与共”家庭教育工作坊会议,也增进了家校间的融合互动。我校被评为太仓市五星级优秀家长学校。自2021年至今,我校已分别与“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规划馆、香塘村、电站村、何桥村、老虎涂料、高炮团、海警支队、融媒体、惠阳社区”等12所单位成为了签约合作基地。各基地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实践平台,多维度服务,为学生赋能,并将每次活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展示。

基于“家需专协”,提升了“美美与共”家庭教育项目化

家庭教育项目化,是以为学生成长负责、为学生发展服务、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教育合力为出发点,为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教育体系建立密切、融洽、信赖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促进各类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形成我校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

基于此,“家需专协”,即面对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和迫切需求,学校提供包含校内家庭教育指导师、校外家庭教育指导专家进行全面家庭教育指导或家庭教育个案咨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区分开来。我校有17位持证的家长教育指导师(教师)和28位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其中三位是国家三级心理指导师,进行常规化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我们还成立“美美与共”家庭教育指导项目,邀请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马洪珍、吴萍梅老师为指导专家进行“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共性问题,结合家长会、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进行家长学校授课;个别问题,进行个案咨询,形成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案例,协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予不同层面的支持、帮助。同时,我们每月都有家庭教育指导推送课程,每月一个主题,理论结合案例,对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指导。家长们也会通过以上课程进行学习和总结,每学期末,我们评选“优秀家庭教育读后感”,颁奖给每班的家长。

基于“生需亲协”,形成了“美美与共”亲子实践“萌”课程

调查,以往以师为本的课程建构与当下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程存在较大的差距。以往,老师开发什么课程,学生就参与学习什么课程,学校有什么课程,学生就从中选择相应喜欢的课程。而今,学生希望学校开设的课程与目前学校已有的课程之间的匹配度并不高,说明,学校的已有课程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课程开发者应尊重学生的课程期望、学习需求与发展需求,这应该是家校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课程设计,能彰显平等,价值,人格,修养的内涵,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投其所需,一定让课程与学生之间产生一种温暖的距离,让学生在喜欢、乐学、享受、感动中凸显课程的价值。

基于此,“生需亲协”,即学生在成长过程产生的问题,家庭的亲子教育,对孩子进行综合方面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性格和学习能力养成都要进行协助教育。

利用亲子教育契机,开展“亲子阅读”“家庭实验室”“快乐劳动”等活动,探索家庭教育资源,使家长明确家校育人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学生与家长亲子活动和比赛的一些获奖,如:“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读经典”“家风家训共读活动”“太仓市第三届学生节 大手牵小手 亲子乐翻天”活动分别在苏州市和太仓市获奖。本学期,我们获批太仓市第三批德育创新创优项目“礼赞二十大 悦读新思想”,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抓好“亲子‘悦’读”学习,发挥家校协同作用,引导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利用学校的“智爸慧妈”活动,帮助学生开展好主题学习,形成“二十大新思想—展望新征程”系列微课程。

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系列的家校一体化课程、资源库、论文集等可感可持续的发展的阶段成果,解决家校一体化育人实践过程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突破连续性弱的问题,更加全面地建立良性家校一体育人的联动机制,搭构有效的家校一体化育人沟通平台,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创新家校合作的模式,形成学生健康成长的立体育人环境。

三、问题与困惑

1.复杂化、多样化的家庭为家校协同育人带来挑战面对复杂多样的家庭架构,如何将家校一体化落实到面,还需要不断探索。

2.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如何将项目与课程真正由点到面延伸,挖掘好研究人员的理论实践水平。

3.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特点、优势,与家庭、各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如何将协同机制列入学校整体规划并有效实施仍需要进行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