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课堂细观察 聚焦评价明策略
——记朱棣文小学教育集团科研共同体活动
四月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春意浓。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推进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2023年4月26日,以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太仓市“十四五”一般规划课题《促进乡村儿童优势成长的学科赏识教学行为转变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课为契机,开展了朱棣文集团科研协作共同体活动,与集团学校间合作、共商、互助、共享,发现自身问题,寻求改进策略,以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
课题介绍
课题主持人黄永刚主任对课题进行了简要介绍。课题《促进乡村儿童优势成长的学科赏识教学行为转变的实践研究》重点进行关于乡村儿童优势成长与学科赏识教学行为转变之间的关系研究、促进乡村儿童优势成长的学科赏识教学行为转变的课堂教学样态研究、促进乡村儿童优势成长的学科赏识教学行为评价研究、促进乡村儿童优势成长的学科赏识教学行为转变的案例研究。
吴蔼婵老师带领老师们进行了理论学习,并对本次课题课进行了说明。本课的研究主题为多元赏识性教学评价助力学生优势成长的策略研究——以 《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本课重点在于利用激励性评价、导向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以及多元主体性评价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习作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语文素养。
课堂展示
吴老师进行了课题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展示,课题组成员深入课题进行了课堂观察。本课分为四大板块,一是创设情境,初感主席之痛,二是紧抓细节,感悟丧子之痛;三是合作学习,体会抉择之痛;四是读写结合,升华文本主题。
观课汇报
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进行了课堂观察资料整合,并由黄主任进行观课汇报。
本课主要展示了课堂多元评价策略及其效果: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情感体验;教师的导向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利用;教师的诊断性评价,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多元主体性评价,帮助学生发掘自身优势,带动学生整体优势提升。利用上述评价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习作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语文素养。
吴老师细致分析了本次课题课的收获,一是通过课题课了解了多元赏识性教学评价是必要的。二是验证了多元赏识性教学评价策略是可行的。三是明确了学科赏识课堂教学的方向。吴老师也对本课的不足之处展开了反思。一是要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二是尊重学生的多样差异;三是要在课堂中融入多样化评价方式。路漫漫其修远兮,课题之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继续完善,继续发展。
评课议课
集团内教科室主任点评了本次课题活动。
专家老师们认为课堂中学生能够听完指令再行动,这是拥有倾听的好习惯。在朗读表演中能展示出语气和神态,这是能在朗读中挖掘出自身优势。课堂中老师能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的优势成长,展现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本课立足于教学评价深入实践,评价前有贴士,评价中有针对性,评价后有改进,体现了多元赏识性教学评价对学生优势成长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