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与智慧中陪伴成长
四(4)张沈菡家长
读完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内心满是触动与反思,书中的理念与方法,让我回想起在教育女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作为一个家长,看着女儿从牙牙学语成长为班级里优秀且兴趣广泛的孩子,其中的酸甜苦辣,都与家庭教育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互动息息相关。结合书中所学与亲身经历,我从尊重个性、家校协同、言传身教这三个重要方面,谈谈我的感悟。
一、尊重个性:让孩子绽放独特光芒
书中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发展。这一点,在我女儿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女儿从小就对绘画和舞蹈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记得她五岁那年,在幼儿园的一次手工课上,老师教孩子们画小动物,别的小朋友大多画了常见的小猫小狗,而她却画了一只色彩斑斓、有着巨大翅膀的 “幻想龙”。老师将这幅画展示给我看时,我没有像一些家长那样批评她 “不按要求画”,而是鼓励她分享创作的想法。她兴奋地讲述着自己想象中龙的神奇世界,那一刻,我意识到保护她这份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多么重要。
于是,我们为她报名了绘画兴趣班和舞蹈培训班。在学习过程中,女儿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天赋,不仅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表现出色,还在一些少儿绘画比赛和舞蹈展演中获得了奖项。然而,随着学业压力逐渐增大,身边有不少家长建议我让女儿放弃兴趣班,专心学习。但我始终认为,这些兴趣不仅是她释放压力、表达自我的方式,更是培养她创造力、专注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女儿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不仅在学业上保持优秀,还在兴趣领域不断进步。尊重她的个性与选择,让她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绽放出了独特的光芒。
二、家校协同:搭建孩子成长的桥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也是书中着重阐述的观点,在实践中,我对此深有体会。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有段时间成绩出现了下滑,课堂上也变得有些注意力不集中。我发现这个问题后,第一时间与班主任老师进行了沟通。通过交流得知,女儿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遇到了困难,自信心受到了打击。老师和我一起分析了她的学习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学校,老师会在课后单独给她讲解疑难问题,鼓励她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家里,我则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她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购物时让她计算商品的价格折扣,在做饭时教她测量食材的比例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共同努力,女儿逐渐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成绩也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家长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搭建起通往成功的桥梁。
三、言传身教: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书中提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
我和爸爸都热爱阅读,家里的书房摆满了各类书籍。每天晚上,我们都会留出一段时间进行阅读,女儿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她常常会捧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我们身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有一次,她在作文中写道:“在我家,阅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爸爸妈妈看书时专注的样子,让我觉得读书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看到这段话,我深感欣慰,也更加坚信言传身教的力量。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培养女儿的责任感和爱心。每次社区组织公益活动,我们都会带着她一起参加,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等。通过这些实际行动,让她懂得关爱他人、回馈社会。如今,女儿在班级里经常主动帮助同学,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成为了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孩子。
教育是一场漫长而温暖的修行,家庭教育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这本书,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我更加明确了尊重个性、家校协同、言传身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爱为底色,以智慧为指引,陪伴女儿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帮助她成为一个自信、独立、有爱心的人。我也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重视家庭教育,在学习与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