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舟,共赴成长
—— 家庭教育的心得与体会
朱棣文小学六(4)班 周子昂妈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相伴一生的引路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课堂,承载着最温暖的成长记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岁月里,我们始终相信,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需要用爱浇灌、用心耕耘。回顾这一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总结出几点心得与体会。
一、温暖陪伴,点亮心灵之光
孩子幼年时性格内向,面对陌生的小伙伴总是怯生生的。为了帮助他打开心扉,我和孩子爸爸达成共识: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带他走出家门,主动融入集体。公园里,我们鼓励他热情地和小朋友打招呼;玩耍时,引导他分享心爱的玩具和零食。起初,孩子只是在一旁默默观望,但我们始终耐心陪伴,用行动为他树立榜样。渐渐地,孩子开始主动开口交流,从分享玩具到邀请小伙伴一起游戏,曾经腼腆的他变得开朗阳光,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这份改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父母的陪伴是驱散孩子内心胆怯的温暖阳光。
二、播撒阅读种子,滋养求知沃土
阅读习惯的培养,早在孩子十来个月时就已悄然开始。那时,我常常抱着他一起翻看色彩鲜艳、图案生动的图画书,用轻柔的声音讲述画面里的故事。等孩子 2 - 3 岁时,我们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白天,一起翻阅简单有趣的绘本,通过互动问答加深他对故事的理解;夜晚入睡前,雷打不动地进行 10 - 20 分钟的故事朗读,带他在童话世界里遨游。有时,我们还会和孩子一起演绎书中的情节,他扮演小主人公,我们则化身其他角色,在欢乐的互动中,阅读变得趣味横生。日复一日的坚持,让阅读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到了一年级,随着拼音和识字量的增加,孩子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自主阅读,常常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忘记了时间。
三、家校携手,共育成长之花
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刚踏入小学时,课堂纪律成了一大难题。他总是坐不住,甚至会在上课过程中随意走动,影响课堂秩序。老师及时与我们沟通了这一情况,我们高度重视,每天孩子回家后,都会耐心询问当天的上课表现,用鼓励代替批评,引导他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明白,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是值得信赖的伙伴。因此,每当老师反馈孩子在学校的问题,我们都会积极配合;同时,也会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我们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孩子逐渐学会了专注听讲,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
四、包容试错,激发成长内驱力
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始终相信 “试错是成长的必修课”。曾经,孩子坚持英语打卡,通过跟读绘本、听英语动画片,在日积月累中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和听说能力。然而,近一年因时间紧张,英语阅读打卡有所松懈。没想到,在最近的英语考试中,听力部分频频出错。孩子主动意识到问题所在,懊恼地说:“不能少了英语打卡,听少了说少了,语感真的会下降!” 从那以后,他又重拾学习热情,利用碎片时间坚持听读英语。这次经历让我们看到,当给予孩子试错的空间,他们反而能在挫折中反思,主动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教育之路漫漫,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惊喜。未来,我们愿继续以爱为舟,陪伴孩子在成长的海洋中航行,帮助他修正不足、发扬优点,携手奔赴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