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频道 > 雏鹰之窗 > 班队活动 > 正文

五(12)班6月中队新闻——家庭教育读后感

作者: 时间:2024-06-17 点击数:

做孩子心中的灯塔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12)班 倪歆然家长

孩子呱呱坠地,我们有了新的身份——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在不断自我否定和反思学习中去慢慢陪伴孩子成长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给孩子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给予孩子理性的指导努力尝试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做孩子成长中的灯塔

1.平等对话,做孩子的倾听者

和孩子平等地对话,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和大多数爸爸妈妈一样,都经历过孩子哭闹不止、调皮捣蛋的情况,从一开始的耐心劝导到耐心被磨灭,我选择了用大声呵斥的方式去解决。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能被“震慑”住,可是时间一久,这个方法却不灵验了,孩子会用更大的哭声来表示抗议,脾气也越来越糟。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我们父母也需要进行改变。于是,我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讲话时,耐心倾听,不打断,等他表达完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慢慢地,我发现,孩子又主动和我们分享学校发生的趣事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也更亲密了。所以,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在思想上、情感上的平等交流,只有放下父母的身份,和孩子平等地对话,做好孩子的倾听者,才能读懂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2.言传身教,做孩子的示范者

期宾诺莎曾说:“孩子是映照父母行为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对电子产品产生了兴趣,做完作业后总是要看一会儿手机,甚至有的时候以看手机为要挟,然后才肯做作业。我和孩子爸爸都沉思下来,这不就是我们的影子吗?于是,我们决定戒掉“手机瘾”,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看书。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基本不怎么进行手机娱乐,增加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孩子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作为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我们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用我们的爱和充满正能量的言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家校互动,做孩子的托举者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由此可见,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而要达成共育,家校的有效沟通不可或缺。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的,可以说在孩子的某些方面的特长与兴趣,老师比我们家长都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配合好老师的工作,支持老师、信任老师,尊重老师,努力创设舞台,让孩子在童年发光,获得自信,赢得欣赏,拥有点赞。在托举孩子的过程中,相互陪伴,成全彼此,成就孩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亦非一日之暖。”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何真正做好合格的父母,也还需要付出很多。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和一份真挚的爱,就一定会有收获。万花丛中,我不期待孩子是最娇艳的那朵,但我希望风雨过后,他依然可以绽放属于自己的灿烂。时光不语,静待花开,用心陪伴,守望成长!我愿意和所有家长一起,用微笑和陪伴,照亮孩子的生命历程,做孩子心中指引航行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