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频道 > 雏鹰之窗 > 班队活动 > 正文

一12班6月中队新闻——家庭教育读后感

作者: 时间:2024-06-01 点击数:

陪伴不缺席 用爱助成长

朱棣文小学 一(12)班 王冠尧妈妈

爱一朵花,最好的方式不是揠苗助长,而是耐心浇水,陪伴它盛开。教育亦是如此,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确是影响孩子终生的。陪伴着孩子从孩提走向少年,他成为怎样的人,关键就在于父母如何陪伴引导。

说起教育孩子,作为父母,我们平时忙于工作,还是有太多失职的地方。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略懂人事的孩童,这个过程中也的确凝聚了我们父母的一番心血。下面是我们家庭结合一些教育专家总结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1. 养成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俞敏洪曾经说过:一个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有优秀的习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亲子阅读,把识字卡片贴在家里的墙上,每天陪他一起认字,后来我就鼓励他自主阅读。我们并没有规定他一定要读什么书,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带他一起去图书馆、书店,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慢慢地,他的读书习惯就养成了,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上了小学,大多数的字他已经都认识了。习惯,并不单纯指的是学习习惯,更是行为习惯。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自己要先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做到不吵架、不说脏话、说话算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样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自律、越阳光、越快乐。还要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善于帮助孩子总结哪些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并通过举一反三,让孩子触类旁通,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坚持良好习惯和改掉不良行为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独立意识,凡事少依赖别人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他们还小,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愿不愿意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教过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是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就会给我们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例如玩完的玩具自己收拾好、吃完饭的碗自己洗掉。

  3.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做好榜样示范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记得主持人董卿说过:“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所以我不断地营造宽松、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跟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修养,用饱满的热情迎接生活,用积极的心态创造生活。我一直认为德育很重要,先做人再做事。我们要求孩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闯红灯、尊重长辈、团结同学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的内容也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我们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例如平时我们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有好吃的食物会和爷爷奶奶一起分享。

  4. 保持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状态

    家庭与学校之间就是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家校共育。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老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我一般会主动联系老师,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与同学相处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心态,帮助孩子一起改进不足的方面。

  5. 多鼓励表扬孩子,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也不例外。学习上我常常鼓励孩子:“你太棒了,这么难的题目你都答对了。”做错了也不责备他,帮助他寻找错误的原因,找一些类似的题目,让他学会举一反三。在兴趣培养方面,我尊重孩子的想法,听取孩子意见,挑一样他最感兴趣架子鼓培养下去。同时我也会告诉他,既然选择,就要坚持,同时也培养了他吃苦的精神。每学一首新歌,他都会和我一起分享新歌,在陪伴的时候我会一遍遍夸赞他打的真好,孩子也在一遍遍的夸赞中更加努力。所以不要吝啬赞美,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

    最后,让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孩子成长路上的磕磕碰碰,和风细雨般地给予肯定、认可和赞美;温和而坚持地树原则,讲规矩;坚持不懈地每天学习进步,与孩子保持共同成长的步伐;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倾听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