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与人共处——家庭教育读后感
在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学会与人共处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近期,我阅读了朱棣文小学“美美与共”家校社共建家庭教育指导中的《让孩子学会与人共处》这篇文章,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家长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人和谐共处。
在这个社会上,能够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行为举止、沟通技巧和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他(她)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就。因此,培养孩子与人共处的能力,是对其未来生活的负责任态度。
文章中分析了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自私、任性、缺乏同理心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困扰。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如加强家庭教育、注重情感沟通、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等。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妒忌敌意这些情绪对孩子人际交往的影响。由于社会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日益富足,现在的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在物质层面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有时候家长却忽略了对于他们稳定情绪和平和的内核的培养。作者举了个例子,认为家长一味让孩子追求自立自强,努力做到最后,却培养出了孩子强烈的妒忌心,结果真是得不偿失。
最后,书中的一个核心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学会拒绝,与人共处的合理方式,除了友善、替他人着想,还要学会拒绝和抗争。与人共处,并不是一味的软弱地妥协,与无条件地迎合对方的要求,相反,坚持自己的原则,用合适的方式去拒绝让自己不舒服的行为,这也是学会和谐的与人共处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总之,《让孩子学会与人共处》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邓婷婷(嵇兰池家长)
2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