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朱棣文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以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解决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三修”教师自主合作成长营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为抓手,落实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校本培训的要求,制定我校2024年度上半年教师校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太教人[2017]4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幼教中心校本培训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按照《太仓市中小学继续教育考核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幼教中心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稳步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基于我市教育改革的新常态、新要求和新挑战,我校根据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处的工作计划,依托“三修”教师自主合作成长营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建设,制定校本培训项目,与时俱进更新校本培训内容,围绕我校“简约开放”的教学主张,以跨学科教学实践评价研究为方向,开展教科研培训活动,使我校全体教师梳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教育背景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二、现状分析
我校有专任教师180名,骨干人数76人,(包含苏州市、太仓市学科、学术带头人、太仓市学科能手、太仓市学科新秀、现年龄为35周岁以下太仓市教坛新秀,同一人有多个称号的只计算一次),共占全校教师的42.2%,由此说明我校骨干教师的层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校将继续认真落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让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同时,根据市教育局对职初教师培养与考核年限的延长,我校将对职初教师也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加速提升职初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培训目标
1.提高师德建设。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促使全体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加强理论学习。以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为统领,加强学习研读,努力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3.以“立足课程、聚焦课堂,提升技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学科半日研修”为抓手,提高培训实效性,营造良好教研文化,点燃教师自我发展的“引擎”,提高自身学科专业水平。
4.依托我校课程研修中心平台,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课题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课题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帮助教师们将课题做实做细。
四、培训内容
(一)根据培训课程化原则,朱棣文小学校本培训分设五个课程类别,具体内容及学时如下:
1.师德课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把师德教育列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内容,开展师德第一课、师德提高培训、师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观看弘扬师德的电影等活动,强化育人责任,提升师德品质,不断促进全校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水平。上半年培训4次,计4学时。年度不少于5学时。
2.理论课程:以更新理念,强化认识、统一思想为目的,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理论学习,培训的内容包括专题学习(燃荻学习)、专家讲座、阅读书籍撰写读后感等,上半年结合课程研修中心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开展论文评比活动,上半年完成4学时。
3.实践体验课程: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舞台,让每一个教师展示最好的自己。培训的内容包括各类公开课、教研活动、观课议课、课题研究、师徒结对、新媒体培训活动、立智工作坊、校际交流研修,上半年完成不少于7学时。
4.知识技能课程:以提高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目的,分学科组织教师进行学科素养的培训,上半年培训4次,计4学时。
5.信息素养提升课程:以更新提升教育技术为目的,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培训,主要包括软件应用、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上半年培训4次,计4学时。
(二)发挥校本特色,着力开展“三修”教师自主成长合作营辐射活动,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结合师德培训课程,形成系列师德电影、书籍清单,供全体教师观看学习。其次,根据评选出的十佳教师、优秀骨干教师等,书写他们的故事,同步微信推送,形成示范引领的标杆,协助全体教师更好地学习榜样,争做榜样!最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困难儿童,进行党员骨干教师走访活动,协助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进一步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结合校本实践课程,联合“智”课程体系,借助“传智”工坊,开展集团学科性工作室,以骨干教师为首,带动工作室内青年教师不断丰富学识,交流经验。通过“立智”工坊,开展综合性工作坊,由外聘专职教师担任,开展教师感兴趣的4-5个项目,丰富教师课余生活,发展教师兴趣爱好等。
五、培训途径与方法
1.师德课程:本课程的培训主要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完成,活动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周三集中学习时间,上半年安排4次,每次活动做到有平台活动创建、活动签到及活动记录和学时认定。通过师德第一课、专题讲座、观看影片、师德奖教金评选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提高师德教育成果。
2.理论课程:本课程的培训主要由教科室负责完成,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周三集中学习时间,每次活动做到有平台活动创建、活动签到及活动记录和学时认定。主要形式有专题学习(燃荻学习)、专家讲座、读后感撰写等。(1)专家讲座主要邀请学术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吸收前沿教育教学教研思想,上半年安排1次。(3)专题阅读主要依托太仓区域性学习资源“燃荻”,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相互交流,计1学时。(4)理论学习还包括寒假阅读,指导教师阅读指定书目《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人人撰写读书后感,学期初统一上传校本研训平台,学校还进行优秀读后感的评选,计2学时。
3.实践体验课程:本课程的培训主要有教导处、教科室协作负责完成,这也是整个培训的重点所在。(1)执教校级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课题课等):每学期自主申报,教科室汇总公示。上半年执教一节校级公开课,认定为2学时。(2)教研活动(包括教研组、备课组)。期初教导处组建好教研组和备课组,并且统一规定了活动的时间:周一下午数学学科、周二下午语文学科、周四下午英语和综合学科,地点都在图书馆。上半年7-8次,每次活动做到有新闻报道、活动记录和签到表。(3)上半年的观课议课包括观名师录像课、观学科评优课(数学、综合)、观骨干教师展示课。每次活动有平台活动创建、活动签到及活动记录和学时认定。(4)课题研究:课程研修中心成员参加,一般以四大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分组进行活动,每月活动一次,上半年安排3-4次,每次活动认定1学时。(5)师徒结对:每学期结对师徒做好一对一培养计划、总结,认真完成每月的师徒互相听课要求。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做好统计,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上半年计1学时。(6)立智工作坊:全体教师参加,共建立7个工作坊,由外聘专职教师担任,制定培训计划,并负责每次活动的平台活动创建、活动签到及活动记录和学时认定。上下半年安排2-3次,每次计1学时。(7)校际交流研修要有有平台活动创建、活动签到及活动记录和学时认定,主要是太仓市骨干教师菜单式送培,每个学科每学年至少点1节课或讲座,观课并参与研讨计2学时,再加上集团内的各项交流活动。
4.知识技能课程:本课程的培训主要由教导处负责完成,活动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周三集中学习时间,上半年安排4次,每次活动做到有平台活动创建、活动签到及活动记录和学时认定。活动主要是分学科组织教师进行学科素养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目的。
5.信息素养提升课程:本课程的培训主要由装备处负责完成,活动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周三集中学习时间,上半年安排4次,每次活动做到有新闻报道、活动记录和签到表。活动主要是以更新提升教育技术为目的,主要包括爱学仕课程使用、V校电子班牌、wps录课等软件应用、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也可以是与信息素养提升有关的讲座、作业、竞赛等为形式。
六、培训管理
1.成立培训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领导全校校本培训工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2.制定具体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结合本校的办学和教师需求,根据上级教师发展中心制定的继续教育实施要求,以及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情况,关注计划的科学、合理、具体、明确和可操作性。
3.整合培训资源。把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和教师校本培训整合起来,疫情期间,把线上和线下培训结合起来,调动一切因素,利用一切资源,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4.完善培训制度。根据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充实、完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要在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培训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正常开展。特别是教师签到制度和活动新闻上传制度,一一定要设计合理,便于操作。
5.规范培训检查措施。常规检查每月开展一次,以教科研组为单位,根据我校《教师研修手册检查细则》,每月月底前完成后汇总。
6.做好年度经费的预算,留有专项基金,保证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